标签:
平遥平遥城墙平遥文庙清虚观平遥城隍庙 |
分类: 访古攻略集锦 |
1、西门古城墙和南门古城墙,西门和南门都可以上城墙上参观,我们选择在南门上了城墙,从城墙上可以俯瞰平遥城,可见平遥城墙的高大。城池平面呈方形,城墙高12米左右,平均宽3.5米,周长6.4公里。墙外有护城河,宽度和深度均为4米。墙体内为土筑,外用白灰包砌,这是平遥城墙的特点,内外有别,内侧不用砖,展示出夯土的表面,顶部用青砖铺墁,内侧设马道和内向排水渠道。另外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代补修重筑,城楼高16米,宽五间14米,进深四间10米。这些城楼、瓮城与城墙、护城河形成完整的城池防御系统。
2、雷履泰旧居,平遥城内最小的国保之一,在平遥城内众多大宅民居中只有两项入选国保,一个是日升昌旧址,一个是雷履泰旧居,都是和雷履泰有关。因为雷履泰是日升昌的大掌柜,于道光元年(1821)设“日升昌”,兼营汇兑,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的汇兑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分号遂遍及全国各大商埠。所以雷履泰曾是晋商发展中的一面旗帜,不是东家而胜似东家的经理人。雷履泰旧居平面图,为二进院落,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别是南厅、中厅、正房,两侧皆有厢房。占地3888平方米。没仔细看。
3、
4、平遥城隍庙,出了文庙的后门就是城隍庙,也是县级城隍庙中的上乘作品,占地面积7300平米,建筑布局及其繁复,各种神灵都有一席之地,主体建筑为清代,彩塑多是近代恢复,整个庙区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以及真武楼等组成。前后四进院落,轴线建筑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殿、寝宫,层层叠进、风格迥异。可以感受到城隍庙庙会的气氛,是游客的最爱。
5、惠济桥,要徒步出城走一段路,路边有龙王庙等古迹,惠济桥是一座清代九孔大石桥,过去是平遥的交通要道,桥头镇比较繁华,如今已经荒废,古桥修饰一新,成为公园区域的古迹点缀,没有游客来访,与古城渐离渐远。网上介绍,平遥惠济桥长80米,宽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石墩高5米,中高7米余。桥面略呈弧形,以条石铺墁。中间五孔桥洞的拱券两旁分别雕龙头、龙尾,各伸出桥壁1米余。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两侧栏板各50块,浮雕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缓冲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基的条石间以银锭形铸铁铆连接。
6、清虚观,从惠济桥进城先看清虚观大门,原计划中清虚观是平遥城内最值得观赏的建筑,有彩塑和石碑,可惜维修不开放。网上介绍,平遥清虚观原名太平观,占地面积5890平方米,有十座建筑,前后三进院落,牌落、山门、龙虎殿、纯阳宫、三清殿、玉皇阁依次排列于中轴线上。龙虎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采用“悬梁吊柱”的奇特结构,为元代所建。殿下面东西廊分塑青龙白虎,高达5米 ,骨骼雄健,神态勇猛,手持戟剑,形态生动,其中白虎抽象造形颇奇特,这组塑像为元塑中不可多得的佳品。另外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大小碑碣二十余通。
7、平遥市楼,平遥中心街区的标志性建筑,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高18.5米,歇山造。黄绿琉璃瓦顶。楼之底层面阔、进深各3间,中间形成通道,大型过街楼。配一张老照片,照片年代不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