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岳孔雀洞孔雀明王四川石窟四川大足杂谈 |
分类: 其它南方古迹 |
第二篇,安岳孔雀洞,骑大鸟的神明
1、四川安岳孔雀洞,该石窟开凿时间为北宋,孔雀洞高4.7米,宽4.3米,进深2.7米。造像超过3米。这里的孔雀最漂亮,体型比较大,可惜腿以下的造型消失了,可能和大佛湾一样,没有造型。明王造像也是最漂亮的,四肢手臂造型很和谐自然,各持宝物。孔雀明王脸和身上的那些黑色,有说是彩妆颜料经长期氧化而成,有说是香火熏的,并不影响明王的整体形象,反而更显得古朴。明王的宝冠是重点,与安岳地区同时期的菩萨头像一致,冠上有佛像,以为是明王的真身。孔雀明王身后墙壁雕刻的是孔雀明王经变图,左右各有一护法武士像,上侧各刻绘一组跟班眷属神像。左壁残,对应右壁刻仅有一组天帝战胜阿修罗的经变图,阿修罗的造型很酷,对阵很激烈,艺术表现性极强,相比之下,另外三处相同题材石刻都是渣渣。
2、大足宝顶山大佛湾孔雀明王造像,开凿于南宋(1174-1252),龛高5.9米,宽5.6米,深2.6米,造像高超过4米,这龛造像是最大的孔雀明王,孔雀明王身后窟壁分三层,以半圆弧面展开几乎是圆雕的经变图,很难看明白。有榜题文字说明,所描述的经变故事最多,可以说是最著名的孔雀明王的模范样板。比如左侧石壁“沙底比丘被蛇咬”的故事,榜题文字:“大藏经云,有一苾芻名曰莎底,出家未久”等,这是孔雀经的缘起故事。另外有“孔雀采女”的故事,有“天胜修罗”的故事,这些故事单体造像较大,但缺少生动传神的灵气。大佛湾造像都是以体量取胜。
3、大足北山孔雀明王造像,开凿时间有年款题记,孔雀明王造像基座上刻字“丙午岁伏元俊男世能鐫此一身”。应是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这是一座唯一可以称为“石窟”的造像,进深有6米,最深的明王窟,高3.47米,宽3.22米。孔雀明王造像位于窟内正中,好像代替了中心柱,窟内二面遍刻诸佛,共950尊,四周可绕行中间的明王造像,整个石窟是最完整的孔雀明王曼荼罗。网上资料显示,在《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包含诸如七佛,大梵天王、帝释天等等八百多位。这八百多位佛菩萨、天人鬼神,同共宣说此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护持佛法。“孔雀经仪轨”又将此庞大的阵容化简为三界道,六十多位诸神。佛菩萨和众多的鬼神共赴一会,比较类似现在的水陆大法会。我们只能在铁栏杆外拍摄,看不到太多的细节,非常遗憾。
4、大足石门山孔雀明王造像,此龛开凿于南宋(1131-1162)。是四处孔雀明王像中最小的一龛,也是非常袖珍完整的孔雀明王曼荼罗,明王像背上有巨大的背光,所以从造型上根本无法平衡,实际上明王不是骑着孔雀,只是宝座前有一只展翅的孔雀,装装样子,石壁后面是孔雀经变图故事,三列小造像,比较分散,看不出互相呼应的关系,据说和宝顶山的内容差不多,表达方式比较呆板,明王四肢造型僵硬,保存的很完整,很适合近距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