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十三陵神道石像生勋臣 |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
1、十三陵神道与前三座明代帝陵石像生的对比,分别列出表一《神兽表》和表二《人物表》,表中石像生未按顺序排列,有马和控马官组合的石生像和独立马的石生像分列,这种马和控马官组合比较有趣,雕塑存世不多,仿造佛教中狮奴和象奴的造型,明祖陵和明皇陵中这组造像体型比较大,而明孝陵就没有采用。北京西山李荣墓(太监墓)的石像生中有一组马和马控官石像生,因为圈在部队院中保护未破坏,天翔带我去过未能看到。
2、有三种神兽类石像生被四处帝陵普遍使用,一个是狮子,一个是马,一个是麒麟。狮子的形象历史最悠久,随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是墓地的守护神,也是平常住宅的守护神,阴阳通吃。明清以后的狮子造型被限制住了,几乎一样的呆板。而马是永恒的主题,现存最早的石像生是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像,而历代的战争神器离不开马匹,明代开国皇帝也离不开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战马,一个石马的雕塑,要配上两个人像,一个控马官,一个独立的马倌,可见开国立业时期马的地位很高。另外,马也是所有人类的需求,有车有房,而马就是车,墓地就是房,让所有有钱人实现人生的理想。早期帝陵的马配有马鞍等装饰,雕刻很繁复。十三陵神道的马还原原始状态,自然状态下的马,造型简易而写实。而麒麟算是真正的神兽,普通人家是见不到的。
3、石虎和石羊在普通人臣墓地中常见,只有明皇陵使用,其它三处帝陵不再使用。
4、骆驼和大象是明代帝陵中最经典的造型,非常写实,体型巨大,是我们合影的明星石像生。这种巨大的体型很难仿造,所以,我们看见民间墓的骆驼、大象石像生多为缩小版,十分袖珍,五塔寺石刻博物馆内有收藏。
5、武官像是人物石像生中最出彩的,早期是持剑,后期加入持金瓜的武士像,金瓜也称蒜头锤,短棒头上连接一个锤头,十八般武器之一,没有实用价值,退化为仪仗队伍专用武器,十三陵金瓜武士的金瓜是后补的,老照片显示金瓜头丢失了,其实,这些石像生有很多修补的地方,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游客真假难辨。武官的位置早期帝陵排在第二顺位,后期帝陵排在第三顺位,以文臣为主是明代治国的大策。而明代武士像比起前朝武士像差很多,太写实了。
6、文臣像手持芴板,芴板来自于木简时期记录与皇帝的谈话,也是大臣发言的演讲稿,作用就是记录本。后来演变成一种古代国家礼仪,代表文人的身份和恭敬的态度。文臣像的衣饰和鞋帽,都是研究明代祭奠服饰的样本,以后可以学习一些服饰知识,比如,文臣裙袍侧边为什么要佩戴玉佩之类的挂件,多影响走路的速度啊。
7、勋臣(或者是功臣)是在十三陵神道排在第一位,帽子的形状与文臣有很大区别,不露耳朵,包着半边脸,可惜不懂明代服饰。勋臣不分武将和文官,文武服饰都一样,是皇帝最信任的智囊团队。而明孝陵没有勋臣,也没有内臣,朱元璋开国分封了34位功臣,仅有一个善终的,其余全被诛杀,甚至灭族,为朱家王朝延续扫除障碍,杀光了所有的勋臣。更早的明祖陵、明皇陵都是为家族先人修建的,当然没有勋臣,取代勋臣的是内臣,就是太监之类的,手放在袖筒里,非常恭敬的样子,其地位排在石像生队列的第一位,与墓地主人最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