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玉皇阁,四面坡砖叠涩屋顶的绝活儿

标签:
纸坊玉皇阁峰峰玉皇阁覆斗形屋面 |
分类: 河北天津山东古迹 |
一行人运气很好,玉皇阁开门了,当我走进黑漆漆的玉皇阁内部,还是被屋面结构惊呆了,见过明代很著名的无梁殿结构,多采用圆拱形结构,明代长城空心敌台是砖拱应用的规范,只是这种砖拱跨度不能太大。而玉皇阁的砖拱采用四面坡的形式,屋内侧斜壁上也设计成单华拱的装饰,密密麻麻的斗拱让人头皮发麻,严重的密集恐惧症。用砖叠涩24层,27度的倾斜角度,内表面加装24层仿枓拱造型,最后用一块雕龙方形板收口,据说这个屋面的高度超过7米,房间跨度也超过7米,是我见过最大的四面坡屋面,几百年来竟然没有垮掉,真是一个奇迹。叠涩收口的原理最简单,可能是最原始的做法,把这种最简单的方法用在如此巨大的建筑上,真是炉火纯青的绝活儿,也可能是成为这种建筑屋面结构中唯一的明代遗存。
所以,自己感觉玉皇阁的建筑价值很高,特意去网上查查资料,没有专业的介绍,只有一篇武晶先生的论文《峰峰响堂山石窟及纸坊玉皇阁建筑研究——兼论盝顶建筑的形成》,文章介绍了玉皇阁的建筑结构。在现场仔细看了内壁的斗拱,发现这些斗拱造型只是装饰用的,没有承重的作用,托举斗口凹槽是假的,造型而已,很多都缺失了。真正叠涩承重的是后面的方砖,具体结构无法看清。如此密密麻麻的假装斗拱造型也是美化装饰的需要,其效果真的能震撼心灵。
关于屋顶的描述,四面坡,小方形截椎体,覆斗形,也就是一个倒过来的四方斗,四方椎体也比较形象,截椎体就是把椎体的尖去掉,形成平面,这个有小平面的顶叫“盝顶”,区别于四方攒尖顶,盝顶的形象原来来自古代的首饰盒,以突出的平面为特征,而玉皇阁的建筑屋顶的小平面很小,可以忽略,不足以称为“盝顶建筑”,四方大椎体屋面比较直观。
网上介绍,纸坊玉皇阁位于邯郸峰峰矿区纸坊村,始建于明隆庆至万历年间,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重修,又名无梁殿。玉皇阁为保存完好的明代砖结构楼。建筑平面呈方形,建于一石券平台上。面阔、进深各五间,通高18.6米。阁外观呈二层楼阁式,琉璃瓦盝顶,上置宝刹,阁身通体为砖构仿木,四周加设木构回廊。阁身外檐承宋、元以来砖塔外檐仿木的作法,檐下装饰作五踩双昂仿木斗拱,出跳甚小,布置繁密,各构件大都为预制,制作精细,椽、飞亦如实仿木。阁的瓦顶部分较好地保存了明代琉璃脊饰件,其手法纯熟,为琉璃精品。
峰峰玉皇阁,一个有特质的明代全砖结构建筑,无梁殿的屋面结构,叠涩构造给人以惊世骇俗的效果,庆幸我们没有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