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石窟,把佛经镌刻在岩石上以求永恒

标签:
响堂山石窟北齐石窟 |
分类: 河北天津山东古迹 |
社会动荡带来的普遍怀疑、担心和恐惧,有中原文化背景的高僧们创造了把佛经刻在石窟中的先例,希望能借助石刻的方式准确地传播正宗的佛教教义,永恒流传。中国佛教史把这个时期称为隋唐以前的佛教传承,主要分道安系和罗什系。简单说这个时期是唐僧取经之前的佛教,唐朝的皇帝也怀疑之前没有取得真经,才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而北齐文物说明我们在唐僧之前早就有翻译而来的真经,就刻在南北响堂山石窟,还包括娲皇宫石窟,小南海石窟,大住圣窟等,洪顶山石刻,四山石刻,泰山石刻等,是北京石经山的经刻(隋)的先驱者。
为响堂山石窟特意看了北齐的艺术简史(550-577年),短短27年,充满神奇的变化,在古代艺术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对北魏统治者大佛石窟带来政教一体失败的反思,对佛教本源的怀疑,对混乱社会环境的担心,其中经历了公元555年的灭道,574年灭佛,外族统治的融合,变幻莫测的社会背景,都是带来艺术变革的外因。变革的历史背景造就北齐艺术,北齐石窟是佛教艺术与中原文化结合的重要节点,与其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为隋唐的石刻艺术高峰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宗教的传播造就佛教艺术的发展,从大量北魏至隋唐的佛造像、石浮屠的供养人题刻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佛教的信仰的朴素理解,用尽一生的财富,就是为逝去的家人和自己捐一座佛塔,捐一尊佛像,靠佛像和佛塔改变家庭来世的命运。响堂山石窟就是塔与佛造像的结合,给予供养人理想中佛国美好的永恒世界,同时成为北齐邺城石窟的标志符号。
附属参观过北齐刻经石窟的列表,有关访古攻略参考天翔128《不畏严寒,三九邯郸看石窟》三篇,石窟细节介绍参看活力金鸡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