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活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里的中国佛像艺术
标签:
天龙山石窟旅游北齐石窟杂谈 |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
随北京古迹群山西中部访古,开玩笑的说在天龙山石窟看到一个假石窟,说“假石窟”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一个理由是天龙山石窟的佛造像基本都出国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佛像厅也保存着来自天龙山21窟的精美佛像(文物追索),这些佛造像一百年来在世界文物界名声远扬,虽然早已知道这座石窟群佛造像被盗的惨痛经历,但是,没想到在天龙山石窟现场,除了第九窟大型佛像,没有看到一具完整的小佛像;另一个理由是天龙山石窟2016年大修后,全部石窟都封门,游客不能进到石窟内部,因为地势陡峭的特点,重要的石窟在上层无法接近,比如漫山阁(也是第九窟)双层龛内的大型佛像,算是最大最完整的佛龛,修的很新,只能在底部小门口窥视一下,根本无法领略大佛的魅力,仅有几个在路边低处能走近的小石窟,也是撅着屁股趴门栏上看看,也是破碎支离的场景。天龙山石窟给我的总体的感觉是比照片上要小很多,规模小,石窟小,更像是一个袖珍石窟群,专家所说的“天龙山样式”的特色是“小而精”,看到“小”,没有看到“精”,比较失望,所以,总怀疑自己来到一个“假石窟”,难怪天龙山石窟景区根本不收门票,其实这里是太原本地人登高爬山赏景的健身好场所。
2016年2月我写过一篇博客《天龙山石窟,第21窟西侧菩萨坐像在国博》,这次带着一个愿望就是想看看这尊菩萨像的原石窟状况,也好等再次参观国博见到菩萨像时告之家乡的现状,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第21窟在西峰的最西面,也是最边上的一个石窟,同时也是此类唐代单室方形窟中体型比较大的石窟,室内高2.73米,宽2.6米,进深1.95米,面积5平米,而只有21窟稍微大点,塑像有真人的比例,符合审美的标准,所以能荣登国家博物馆的殿堂。这次参观加深了21窟佛像排列的理解,西侧菩萨,是指正壁(北面)主尊像的西侧菩萨,腿的姿势是左腿下垂比较自然,又称为游戏菩萨或自在菩萨,简直是菩萨的天性大爆发。没有找到21窟的老照片的比对,都是专家们根据相似石窟的照片的解析。21窟附近的几个石窟都很小,石窟内雕像有微缩的感觉,差点意思。
在天龙山石窟失望而归,而今天在北京一家民间展览馆,非常幸运地看到了天龙山石窟的珍贵影视资料,这个展览是2017OCAT研究中心年度展览,也许是我2017年最享受的参展经历。展览的名字是“遗址与图像”牛津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两个研究计划,第二部分“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和新图像技术”,基本是影视资料,通过时间轴的串联,把天龙山石窟的百年经历介绍的比较透彻,我用一句话概括,天龙山石窟因百年前世界先进的照片技术而生大祸,如今,又因世界上先进的雕塑扫描技术与三维建模、展示和重构技术而虚拟复活,天龙山石窟总是与世界最先进的视觉艺术紧密相连。展览上用VR数字技术复原了最早开凿的东魏第2窟的影像,把那些流失国外博物馆的佛造像,头像,迦叶阿难像,窟顶飞天伎乐石刻都复原在影像中,还有一些石窟细节可以放大细看。这些信息的集合即使是到国外的博物馆也看不全的,比如,把佛造像翻转360度,看到佛像背后的盗凿痕迹,没有这些专业人士提供的展览,也许永远也没有机会看到天龙山石窟佛造像这些珍贵的影像。
再拉回天龙山石窟,对石窟的年代有了明确的认识,天龙山石窟分四个时期,1、最早的东魏时期,有两个石窟(2、3号),造像高肉髻最为古朴,2、北齐时期,有三个石窟(1、10、16号),带廊柱的石窟,仿木建筑细节被赞誉,弥足珍贵。3、隋代,1个窟(8号),唯一有中心柱设计的最大石窟,有摩崖碑上的明确开凿时间。4、除了上述六个石窟以外,其它石窟都是唐代全盛时期的作品,其中漫山阁的双层大型佛造像是天龙山石窟的代言人,可惜,无法拍照全景,其光辉形象无法效仿云冈大佛和龙门大佛在全国游客手机中传扬,必将失去用自媒体平台扬名立腕的好时光。
因为只能看看石窟门,重点记录北齐的仨个石窟的外表建筑,1号窟,10号窟和16号窟,北齐的地面木结构建筑已经无存,这三个石窟全是前室带有前廊的面阔三间的仿木结构,能带前廊的建筑比较豪华,这些仿木构细节的前廊石刻成为揣测北齐大木结构特点的重要依据,其实体比例与真实建筑相仿,八角形石柱,一斗三升斗拱,人字形叉手,是学习早已消失的古代建筑的一个途径,从资料中还可以看到金刚力士脚下的侏儒和狮子,让我对老照片更加着迷。
前一篇:龙山石窟,道教最高的神仙是虚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