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千佛寺石窟,隐身在居民区里的盛唐石窟

标签:
千佛寺浮邱山浚县古迹千佛寺石窟旅游 |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
按导航很难找到石窟,其实是附属在碧霞宫景区内,这个浮丘山上最早的石窟古迹,现在沦落为碧霞宫后院的一个点缀。匆匆地扫过碧霞宫,因为这里也是浚县石刻博物馆,收集了本地区杰出的石刻作品,比如陇西尹公浮屠塔,大型石经幢,还有屋内陈列的汉代石刻画。我是直奔石窟而来,其中菩萨像的造型几乎胜过博物馆的珍藏,体型婀娜的曲线,细腻的衣饰,即使没有头像,也充分显示出大唐盛世的杰作。
网上介绍,千佛寺石窟分南北两窟,南窟为大窟,洞窟为穹隆顶,地面椭圆形,窟内造像正壁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左壁一佛二弟子一菩萨,右壁一佛二弟子一菩萨,左前壁和右前壁各有一菩萨。北窟为小窟,关闭中,陈平女士考证后认为,浚县千佛洞石窟的唐代造像,根据造像题记,结合窟龛形制、造型特点等,可划分为三期。第一期在680年之前,第二期在680~690年左右;第三期在692~737年左右。
以上是专家的介绍,读起来比较枯燥,年代之间分隔比较细,也算是一家之言。也有专家认为南窟为宋代开凿。但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讲,都是唐宋的杰作,至少有盛唐的作品,而且继承了南北朝的衣钵,值得细细欣赏,比如七佛崇拜,双佛并坐,等等早期佛教题材都有显现。
除了主体唐代石刻之外,有陆陆续续的后代的修补和添加的石刻,几乎遍布这块土丘上的独立岩石,是一座袖珍的石刻博物馆。只是有点不明白,石窟寺外岩壁和窟内墙壁上的附加的佛像雕刻都很完美,年代也够,每一铺单独拿出来都远胜一些唐代石塔的雕塑,比如本次行程中的河北邢台的南贾乡石塔(国保7),大河南的宝贝太多了,千佛寺石窟竟然和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等十几个子项目打包,捆在一起成为一个国保(第五批),有点委屈。
(此题刻是宋人抹去前朝的文字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