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万佛堂石窟,还有一个魏碑

标签:
万佛堂石窟万佛堂义县文物保护 |
分类: 其它北方古迹 |
叫“万佛堂”名字的古迹很多,其中辽西锦州义县的万佛堂比较有名,这个石窟可能是辽宁最北边的石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北魏石窟,可惜在网上没有找到免费的论著,比如:滨田耕作:《辽西义县石窟寺》、阎文儒:《辽西义县万佛堂调查及其研究》、曹汛;《万佛堂石窟两方北魏题记中的若干问题》,刘建华:《辽宁义县万佛堂北魏石窟分期研究》。只能在百度上看看泛泛的介绍。这里的石窟群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门楣上有篆刻“万佛堂”,所以,整个石窟都以此命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正式名字就叫“万佛堂石窟”。
因为期望太高,感觉万佛堂石窟不像网上所说的那样大气,东区和西区加起来,能进人参观的,也就是屈指可数的两三个真正的石窟,大部分还是露天的摩崖佛像,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都很严重,历代修复的破坏也历历在目,比如大佛像艳丽的色彩并不协调,大部分佛头的修补也不美观,反而是那些从未修复过的小佛像,以及石窟的一些细节很有代表性,比大佛像更能代表北魏(499年)石窟的匠心所在。通过照片简单记录一二。
1、石雕的佛殿建筑,在交脚大佛的背板处,有一束莲花,莲花顶端有一处仿木构建筑,是一座佛殿,平伸高远的大屋檐十分明显,这是北魏时期木构佛殿的模型,是汉化的佛殿,虽然结构描述简单,但做为唐代以前的建筑模型,弥足珍贵。
2、守护佛国的一条神龙,在上面佛殿的下端,有一只神龙,可能是天龙八部的龙神现身,龙头有角,龙身有鳞,有四肢配有四趾,孔武有力的神兽。
3、石窟顶端藻井的飞天雕塑,很多人都拍摄了露天石窟的藻井,我在提前在网上看到了藻井的外形,有特点,在现场发现藻井中还刻有飞天的图案,六个飞天环形连接相得益彰。另外一处天棚上飞天造型很有中国画的创意,配有色彩,简单笔画,意喻深远。
4、万佛堂石窟内的飞天造型,因为有居士禁止拍摄,石窟门内壁上端的飞天很有特色,忍不住拍了一张,这种飞天的画幅很大,也算有神韵。
5、万佛堂内中心柱的四角装饰,万佛堂是景区内最大的石窟,中心柱是万佛堂石窟最有特点的结构设计,几乎所有的宣传片都是以此为卖点,我最喜欢是中心柱四角束腰的设计,简直是逆天的设计造型,好像用一条绳子缠绕着厚厚的垂帘,让中心柱四角边形成完美的束腰造型,那条绳子其实是一条龙。
6、小佛像中的精品,在魏碑通往石窟的过道里,有些小型摩崖佛像,有点汉画像的风格,感觉比石窟内大佛像要好,多为一佛二胁持,在以后的唐代石浮图中常见,这里出现的佛像可是唐代的祖宗。
最后想说说魏碑,这个魏碑的价值甚至超过的整个石窟,《元景造像记》石碑就刻在万佛堂石窟第五窟的南壁上。《元景造像记》全称《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元景造像碑》,
此碑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
系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孝文皇帝及自身并眷属攘灾祈福而建。可惜被毁的很厉害,现在用玻璃罩了起来,不仅内容曾做为珍宝岛战役的佐证,其书法也是宝贝,网上介绍,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我不懂书法,感觉一般般,就是刻的时间太早了,这个刻于大凌河岸边的岩壁上的石碑,现存304字,个个遒劲挺秀,笔力工健,是辽宁地区唯一的魏碑遗迹,多上几张照片。
后一篇:治平寺石塔,唐代石塔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