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印度雕塑展,看邻居家的建筑构件

标签:
故宫印度雕塑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佛学 |
分类: 参观博物馆 |
加入北京古迹群qq的好处之一是及时看到各种古迹展览信息,今年去了两次故宫,一次是免费听单院长讲课,和群里朋友一起参观了断虹桥的十八槐区域,顺带看了故宫古浴室的石砌露天输水装置。这次是在携程买的20元门票,参观了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的“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虽然这些佛像雕塑展品太高雅了,怕自己看不懂,好在佛像是可以看脸的,有不少熟脸,这些上千年的宝贝凑在一起展览的机会百年不遇,能和这些珍藏在印度和中国各个博物馆的“古迹大人物”见个面,打个招呼,省了多少路费啊,用心拍摄下来存着以后慢慢对位了解,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公元400-700年,对应我国的历史时期是南北朝到隋唐初期这一段,能保存至今的不可移动古迹基本上也都是佛教遗存,最多是石窟、造像、造像碑和地下墓地石刻构件,基本是最重要的国家文物或是镇馆之宝。国内展品除了供奉用的佛造像和造像石碑外,很少见到石质的地上建筑构件,而印度厅有几个神庙的建筑构件,介绍文字来自内容来源于展览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罗文华与故宫出版社出版《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现场有免费的讲解机,展览很贴心。
这些高浮雕的建筑构件,拱门,门柱和窗户构件,可能用于修建石质材料为主体的神庙建筑,我国同时期类似的地面建筑也就是石窟建筑和石材雕塑,可见大型石塔,雕塑也是精美。我是孤陋寡闻,没见过由石构件搭建的大型寺庙建筑,而只见过地下墓地建筑构件遗存,以阴刻线刻为主,一些栗特人石椁雕塑也很精美,司马金龙的石棺床也有类似的浮雕,而印度邻家的高浮雕的建筑构件也是开眼了,国内见不到,有机会去印度看看整体的神庙建筑。我国以大木结构为主,神殿更推崇的是大屋檐的斗拱模式,石头建筑失去了发展的先机,慢慢沦落为地下墓地建筑,更难得一见。
这件雕刻原为印度婆摩罗地区湿婆神庙中的建筑构件,呈横长条状,中间被柱子分割成正方形和竖长形两方连续的格子,正方形的格子里刻无忧花、莲花灯各种植物装置图案,竖长方形中刻着站立的侏儒迦那像,均上身长下身短,略显肥胖,头上有类似兜帽状的发套。
2、门柱 5世纪 红砂岩 135x24x21cm 收藏于印度北方帮勒克瑙邦立博物馆
柱子上半部分从上至下分成方形、圆柱形、多边形等不同形状的六段,分别装饰卷草、莲瓣、兽面、连珠等不同纹饰。下放为站立的女神像,站在一只动物身上,最下方为植物花纹围绕的基座。
3、门柱 5世纪 红砂岩 137x28x25cm 现藏北方邦勒克瑙邦立博物馆
这件雕刻呈竖长条形,上部刻有三列连续的粽叶纹、莲花纹和卷草纹,底部的尖拱门内有湿婆站像。湿婆呈温和相,一面二臂,头发束成苦行者发髻,前面似乎装饰着骷髅冠,双耳佩戴的耳环一大一小。他的旁边站立着侍者,身材矮小得多,面向湿婆一侧站立。
4、乐人像拱门构件 5世纪 石灰岩
这件雕刻最初是某座寺庙内的窗户装饰构件,显示了艺术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件雕刻大致呈山形,右侧部分已残,中央内凹刻有一个圆,圆的四周环绕着繁茂交错的卷草纹,两侧下放各有一只摩羯鱼仰头口吐花,十分生动。内凹的圆内佛雕一位乐人,侧身悠闲地坐在石垫上,怀中抱着鼓,右手执短棒,像是在倾情表演,乐人表情闲适专注,头部略颔,螺发规整,腰肢扭转,与圆外侧生动的摩羯鱼相映成趣。
5、其它展出的佛像,看结构估计也是神庙的建筑构件,展览中对佛像有语音介绍,比如舞者应该为舞王,有传奇故事,而对建筑构件没有介绍,是我自己的猜测,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