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佛造像,猜想供养人背后的故事

分类: 参观博物馆 |
中央美院的“破碎与聚合”青州龙兴寺古代佛教造像展,又一次搅动了京城佛像爱好者的神经,一次经典的石佛造像的科普,乘着这股热乎劲儿,自己赶紧科普了青州造像的基础知识。有关艺术性的论文真心看不懂,以后再看看有没有悟性。从零起点开始,先看了有关青州龙兴寺的纪录片,又配套翻看和参观了国博,首博,北京五塔寺石刻博物馆,故宫和保利博物馆,在网上找了造像在各地和海外展览的照片,发现有几个明星佛造像总是出现在展览中,以青州佛造像大使的名义到处展示自己的魅力,在媒体上混了个熟脸。尽管首都的资源有点优势,与青州差距还很大,自己做为他们的铁杆粉丝,早晚要追星到青州的窖藏聚集地,看看他们的兄弟姐妹。
1、一座完整的石佛造像必须有底座,中央美院的展览入口,是两具平铺在地面上的散装的三尊背屏石佛像,吸引我的不仅是精美佛像造型,也同时关注佛像底部用于安装固定整个佛像用的石销子,这个石销子与莲花底座的曲线互相配合安装,才能让佛像竖立起来,有的佛像还需要再加上配重用的底座石构件,我认为有底座的佛像才算完整。我们通常赞美佛像高度的艺术性,赞美石匠高超的精湛技艺,可是,没有供养者的捐助,佛造像不会形成如此大的行业规模,给我们留下青州窖藏的宝藏。可惜,绝大多数佛造像的莲花座或者底座石构件都消失了,连同底座上最珍贵的供养者信息也永远地消失了。我只看到保利博物馆有几件珍贵的全套佛造像,其中的“比丘尼法想敬造弥勒佛”,让我看到了最真实的历史场景还原,其中底座石构件包含有供养人的记录和一些生活场景的石刻浮雕。
底座石构件正面雕刻“皇魏正始四年岁次丁亥三月癸申朔廿七日比丘尼法想敬造弥勒佛一躯奉为亡父亡母并及七世久远出家师僧并及自身因缘眷属正道生死()存安稳常()()()值佛闻()()()众生咸()()()”。(公元507年)。从中可以读出供养人的一些信息,我们现在知道的佛塔、石碑和佛造像的供养者多是为了亡故的亲人,佛像在当时的生活中到底是什么地位。
2、猜想供养人的佛国幻影,我们现在无法理解1500年前青州人拜佛的环境,现代人顺理成章的可以把自己全部资产留给后一辈的人,也就是后代,而绝不会倾其所有奉献给逝去的亲人或者是自己的上一辈人,也就是父母,至少我不会。而北魏时代的比丘尼法想敬师傅做到了,用一生的积蓄和精力,为不在人间的父母,造了一座弥勒佛。那时唐僧还没有从印度取回真经,弥勒佛是什么地位也不得而知,这座弥勒佛也许把我们今天的房子,养老金,医疗保证和给予所有生活的希望聚集在一起,值得去用生命换取。谁也不能肯定那个时代发生了什么,皇帝动用国家资源开凿了巨大的佛教石窟,纪念自己的父母。普通百姓用巨款供养精美的佛造像,纪念自己的父母。正是这种疯狂的行为,为人类留下了伟大的艺术遗产。
其实,我在一副佛教壁画中猜想到了一点端倪,在东林佛艺的博客中,日本静嘉堂藏高丽佛画地狱十殿阎王图,是反映中世纪社会的佛教观念,那些在地狱中等待审判的死亡人,画中有一队人很奇怪,这是有VIP待遇的队列,全是手捧佛像的信徒,或者是供养人和家属。他们有特权避开普通的地狱审判,直接进入佛国仙境的幻界,这种待遇,甚至能造福于活在人间的子孙后代。正因为有这样的好事,有财力的人都会倾其所有家财,建造最精美的佛像表达真心。只是这些供养人信息没有被历史所窖藏,全部被屏蔽了,只留下最精美的佛造像,成为全人类的艺术遗产。
3、佛像中可爱的太阳神形象,美院展览的佛造像中,有一座熟脸,就是“韩小华造弥勒像”,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网上有详细介绍(略),一般佛造像背屏多是飞天造型,而这座著名的佛造像有两个小人,拿着个鼓。后来发现不是鼓,而是代表着太阳神和月亮神,专家说“造像上部两侧刻出丰满含笑的半身日、月天神像”。我们传说中的太阳神与古希腊的传说差距巨大,也许从传说中,就决定了文明的基因,形成东西方多种文明不同的发展脉络。说的太多了,赶紧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