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三都,元代的马扎和户外用品

分类: 参观博物馆 |
每月都要去三里河办事,自然不会错过首博的新展览,最近的新展是《大元三都》,说是2016年是元大都建城740年,也是首都博物馆建馆35周年,借助这一契机,首都博物馆承办的“大元三都”展,从全国十四家文博单位借调了160余组件精美文物,同时也充分利用首都博物馆的馆藏资源,通过精心策划的选题和展现元代历史文化特点的文物,让观众感受三都的冠盖满阶、商贾云集,富庶繁华。我参观之后,没有感受到什么元代的“冠盖满阶、商贾云集,富庶繁华”,元代本身存世的古迹太少,而作为元大都的北京也没有太多的元代建筑,顺嘴能说出来的也就是白塔寺,万松老人塔,故宫里面的段虹桥,还有最稀罕的居庸关云台,根本无法拼凑出元代的痕迹。特别是自己对元代以及其三都的知识贫乏之极,乘看展览之机会恶补一下。
我对元代的了解只限于元曲的闻名,而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历史是空白,所接受的教育感觉到元代是一股台风,刮过地球上最富饶的地方后就消失了,元代是一个一直在流动的时代。用现在的话讲,好比一个疯狂的旅行者,唯一目标就是行走,不断的行走,没有故土家乡,没有守候的家园。所以,在我眼中展览中很多展品,就是现在户外用品的祖宗。
先说说马扎,查百度百科,马扎也称马闸、交杌或交椅,源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这是一种由木棍和绳子组成的艺术,就像蒙古包的支架,也是由木棍和绳子组成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可携带的,大到房子,小到家具,非常适合现在的旅行,至于马扎在元代是什么地位的生活用品,给人的感觉是地位很高。
证明一,展品中有一件羊群庙祭祀遗址的大型汉白玉石雕人坐像。1992
年,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乡奎树沟地区,某放羊娃捡到一个银壶。经文物局鉴定,这个银壶是元代贵族用品。因此怀疑这个地区可能有重大考古发现。于是,1992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羊群庙奎树沟地区的四座大型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四座汉白玉石雕人像。2002年,经过多年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表《羊群庙石雕人像与燕铁木儿家族祭祀地》确认:羊群庙一至四号祭祀基址应当含有燕铁木儿及曾祖父班都察、祖父土土哈、父床兀儿三祖的宗庙,基址中出土的四座汉白玉石雕人像,应当指的是三祖其人及其燕铁木儿本人的石雕像。(摘自铁木鱼的博客)
我不是想论证石像,而是对石像的座椅感兴趣,是一把带靠背的大马扎。所供奉祖宗的石像坐着大马扎,可见马扎在元代的地位不一般。
证明二,展品中有两件精美的雕塑,马背上驮着货物,最上层的货物正是马扎,如此造型不是写实,有点显呗的意思,不就是旅行带着一个马扎嘛,还做成雕塑永远的定格在那一时刻,带着马扎去旅行,和我们现在开着豪华的房车去旅行是一样的感觉。
证明三,仪仗队俑有一个人专门背着马扎,排在第二位,可见马扎的重要地位。
再说说其它的户外用品,有背包,腰包,水壶,等等,帽子和服装更特别,一一贴上展品的照片。最逗的有一个携刀俠的人俑,胳膊下夹着一把菜刀,哪里是什么侠客,明明是元代的一个走街串巷的厨师,帮助红白喜事的人家杀猪做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