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塔林中的小石塔, 让覆钵体石塔开个会

标签:
银山塔林覆钵体石塔木厂村塔群和尚塔覆钵体 |
分类: 北京六环外古迹 |
上月和天翔去了银山塔林,找齐了18个塔,在山顶钟亭拍摄塔林主区的夏季魅影,回家发现照片基本都废了,因为在延庆扫小庙壁画相机设置了高感光度,没有及时改过来,只能以后再去一趟,爬银山主峰拍照。借仿古之名,行爬山锻炼之实,这是和北京古迹群朋友一起出游而心照不宣的秘密。
寻觅深山老林中的田野古迹,要有一定的体力,要趁自己还能走动就多走走,等到走不动就遗憾了。银山塔林的大塔太有名了,雄伟的大型砖塔先不说了,这里重点介绍覆钵体小石塔,索性我看到的同类塔来个小集合,我把覆钵体塔按建筑材料分成砖塔、石塔和砖石混合塔,这里集合的是石塔,有一点砖的也不算(比如,银山塔林主区八塔中的两个覆钵体塔就不算)。一般这样的石塔不会太大,石质材料多为花岗岩,建筑结构简单,易于搬运和保存。所以,也容易被破坏,覆钵体和尚塔的塔群多存在偏远的山沟里,其中最难找的是房山千河口村的天生院石塔,6小时转山寻找过程令人难忘;最艰险的是灵丘禅定寺双覆钵体石塔,冰雪山路曾让我们萌生退意,最后坚持在日落时看到寂寞的石塔。
每个寻塔过程都历历在目,充满了温馨的回忆,除了大杨山木厂村塔群是自己去的,其它的塔都是和北京古迹群的朋友一起寻找的,没有朋友的指路,我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这里还集合了,大觉寺北的石塔群,包括阳台山普照寺的残塔,银山塔林十八塔中的覆钵体石塔,我第一次写石塔的谷积山塔和镇江塔,昌平延寿寺北庄塔,潭柘寺下塔院石塔,这些塔都是小型覆钵体石塔,通过这些塔的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类石塔细微的变化,感受它们所特有的微小差异之美。
先笼统的说塔基和须弥座,方形是主流,讲究的方形演绎成“亞”字形,有简易雕花,但是这些普通和尚塔的材质差,风化比较严重。其它非主流有圆形的,六角形的,没有见过类似砖塔那样的双须弥座底座,石条材料多有弧度,基座的层数5-6层,最上面一层边角上凸(山花蕉叶),形成拱卫覆钵体的趋势,塔基与塔高的比例变化太大,小,于1/5,无法给出具体数据。
再说相轮、天盘和宝瓶,这是塔顶部的造型,相轮十三天一般是按比例收缩,比例变化非常大,有形成锥子形,有看不变化的筒形,数量在11-13层之间,保持完整的少,容易损坏,顶部高度比例1/5-2/5,有的还要多,与覆钵体造型统一协调,天盘多有雕刻,结合宝瓶的形状,显示出覆钵体塔的独特魅力。
须弥座与覆钵体,覆钵体与相轮,它们之间相互连接过渡设计有更多的变化,比较匠心的加上佛龛,当然这些和尚塔包含元明清民国的各个时期,网上都能找到介绍,比如有孔铜钱老师的路书,不再复述。
下面列表分别一句话介绍覆钵体塔的特色:
序号 |
塔的名称 |
位置 |
特点 |
参观时间 |
1 |
银山塔林之一,镇妖塔 |
山腰 |
残塔,六角须弥座 |
2016.7,天翔 |
2 |
银山塔林之二 |
西侧山沟 |
5米,顶部小须弥座过渡 |
同上 |
3 |
银山塔林之三 |
路边 |
|
同上 |
4 |
银山塔林之四 |
路边 |
|
同上 |
5 |
银山塔林之五、六、七 |
路边 |
三座小残塔 |
同上 |
6 |
银山塔林之八 |
西侧山坡 |
8米,结构整齐 |
同上 |
7 |
木厂村塔群,神塔 |
塔群外 |
独石结构设计 |
2016.8 |
8 |
木厂村塔群之二 |
塔群内 |
同上 |
同上 |
9 |
木厂村塔群之三 |
塔群内 |
同上 |
同上 |
10 |
延寿寺,北庄塔之一 |
延寿寺 |
小覆钵体设计 |
2016.6天翔 |
11 |
延寿寺,北庄塔之二 |
延寿寺 |
圆形须弥座 |
同上 |
12 |
潭柘寺塔院印度僧人塔 |
下塔院 |
覆钵体瓶形特点明显 |
2016.5天翔 |
13 |
天生院石塔 |
千河口 |
整体巨石须弥座结构 |
2016.1天翔 |
14 |
灵丘禅庵寺和尚塔 |
河北 |
双覆钵体设计 |
2016.1天翔 |
15 |
凤凰岭弥宗塔 |
北路 |
|
2016.6 |
16 |
大觉寺北侧塔群之一 |
阳台山 |
小亞字须弥座设计 |
2016.4,蓝精灵 |
17 |
大觉寺北侧塔群之二 |
阳台山 |
|
同上 |
18 |
大觉寺北侧塔群之三 |
大觉寺 |
|
同上 |
19 |
八大处圣安和尚塔院 |
中塔 |
|
2016.7天翔 |
20 |
谷积山塔 |
谷积山顶 |
亞字须弥座设计 |
2015.11 |
21 |
镇江塔 |
镇江营 |
|
2015.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