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上搜香山静福寺,天翔128的博客占据着榜首,不看都不行。关于静福寺看了他三篇博文,1、香山-静福寺
(2011-02-22),2、香山玉皇顶上的民国墓
(2011-03-17),3、香山静福寺遗址文物被盗(2013-09-03),这几篇综合起来,把玉皇顶附近的古迹描述的十分清晰。想想静福寺自己以前也去过,只是没有一点古迹的常识,照片也多是人像,跟没去过一样。
而香山静福寺的名字更早就听说了,是朋友的一首短诗,借着古寺的遗址,感叹人间沧桑。当时感觉静福寺的名字很俗,俗不可耐。这是1903年新改的名字,以前叫玉皇庙,多么有气势的名字,老百姓也把这里的山“木兰坨”叫玉皇顶,在明代创建期香火鼎盛,估计那会儿鬼见愁才是野山,这个地界儿有秒杀香山公园的实力。
现在的静福寺属于香山的野山,看了遗址后发现寺庙不是建在山顶,而是建在山腰,这个选址有玄机,其实所谓的风水极佳,玄而又玄,不如老百姓一句实话,山腰有常年不干枯的泉水,又不怕雷劈,把寺院建在山泉边,僧人们也就图个生活方便。
参观后觉得静福寺的名字很深奥,先不论是道观还是寺院,名字的变化真实表达了时代信仰的变化,静福寺改名时的社会已经走到清朝末期的真正没落,完全没有明代创寺时期的执着,僧人们也由道教玉皇大帝的辉煌,转入佛祖远离红尘的初衷,从这里可以远望灯火阑珊的京城权利的中心,而离开物欲横流的都市,躲入遮天蔽日的森林和泉谷,以静安福,这就是寺庙主人的思想回归,世外的自我修身,静就是福,静福寺的名字果然暗藏玄机。
这次是天翔128带着我到静福寺遛个弯,沿着古道古桥,山门石构件,残碑摩崖碑,泉水山洞,并寻找三处摩崖石刻,玉皇顶上四处民国墓地,最后以寻访部队中的李童墓失败而归,特记录如下。
1、
古道古桥,这段古道是我见过最豪华的古道,而一个小小的寺院,修建如此等级的道路,不可思议的工程,古桥是单拱山石桥,桥面四角有古树,想起四柏一孔桥的造型,可惜这里的古树很小,远远比不上法海寺的气势,但是,这里的古桥桥面高,与周围森林的环境相得益彰,形成完美的古桥古道的景致。
2、
石质无梁殿山门,唯一保留下来的完整建筑,可能因为是石头做的,烧不着,不腐烂,不用太多的维护,有门楹联和门匾,乾地耸高峰,皇图巩固;天门增王气,圣寿无疆。听口气不像是静福寺的新门联,而是玉皇庙的旧联,有点霸气,没有静福寺的隐忍之意。
3、
寺内除了遗址外,有残碑和摩崖碑,至于流失的石质构件,雕刻精美的石质香炉座,石碑座,石佛像等只能看老照片了。双塔邨人老师的博客说,静福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间改称静福寺,沿称至今。现存碑文有五,读之可见其详。李老师早期拓了五个碑文,我在地下土埋半截找到一块残碑,字迹漫漶不清,为什么不集中保护起来,原来海淀区文保水准也不值得期待。这次重点是摩崖碑,摩崖碑是静福寺所有碑中最早的碑,网上说静福寺建于1620年,可是根据这块碑的内容,1620年之前,寺庙大殿早就存在了,这是颐和吴老的博客文章,静福寺暨最早建造年代考
(2013-08-14)所阐述的观点,碑额“修殿后泊岸记”已经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大殿,碑文说的就是修建大殿后面(西山墙)的泊岸;而百度中介绍的“修殿日岸记”,肯定是错了。
4、
神奇的泉水,金泉洞是出水口之一,看山洞是人工建造,洞口用山石起拱,内部石壁曾经有过墙皮,好像有壁画,洞顶有一个朝天的口,好像洞中的烟囱一样,被神话为夜里望月,其实看星星都不行,看月亮不如出洞看的清楚。泉水也有名,叫锣大天泉,锣大天就是指金泉洞里的“烟囱”,像“锣”一样大小的天,像“镲”一样大小的泉口,百姓称这里是“锣大的天,镲大的泉”,别看乐器小,闹起来动静可不小。现在的泉水流量很小,一勺水要等待很长时间,但是没有彻底干枯,这已经是奇迹了,感觉又点像沙漏,警示着断水的大限,随着周围山体环境生态的涵养恢复,盼望泉水绵绵长流。
5、
三处民国摩崖石刻,这里有新的摩崖石刻和佛造像,就不记录了,三处民国石刻,“静观”
其上署“民国癸亥秋”,其下落款“渔阳张
清题”。“泉声”
其上署“民国癸亥冬月”,其下落款“堂阳程
水题”。可以想象曾经这里的泉水流量之大,也可以想象静福寺的宁静;静观与泉声如此巧妙的对应,让人叫绝。不知道1923年这里发生过什么,不知道摩崖刻字的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一对石刻感觉到民国的文化。第三处离得比较远,石刻涂鸦的比较乱,“何如此地学长生”。其上署“民国癸亥秋”,其下落款“武城王湘汀题”。词句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行经华阴》“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有内涵的石刻。
6、
四处民国墓地,墓地主人分别是,刘半农、刘天华、祁耿寰、郑国材,天翔博客里有详细介绍,我喜欢
有趣的事情,郑国材的墓碑是方尖碑,有特色,上面有郑国材同志的标识,曾经让造反派认为是自己的同
志,是唯一躲过破坏的墓碑,此同志是国民党同志,一笑泯恩仇。
本文参考博客文章:
1、
天翔128,香山玉皇顶上的民国墓
(2011-03-17),等
2、
双塔邨人,淀碑文录·静福寺(2013-05-28
)
3、
颐和吴老,静福寺暨最早建造年代考
(2013-08-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