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庵双塔,及易县四古塔

标签:
双塔庵荆轲塔燕子塔血山塔白塔 |
分类: 河北天津山东古迹 |
话说北京古迹群本月初又扫了一遍易县的古迹,活力金鸡老师把每个景点都写的很仔细,闲逛随拍224-229系列依旧是中规中矩的博客风格,不用再去查百度了。天翔群主2012年就去过太宁寺双塔,这次特意把双塔庵的摩崖石刻单独写的一篇,石刻文字涉及到金代大文学家王寂,是王寂于1185年与兄弟朋友登山留题,可以想象在金代,这里曾是附近地区的名胜之地,坐落在山腰岩石上的双塔,其惊险的造型更是惊艳燕赵大地,这是财富和荣誉的堆积,山上双塔与山下的寺院和大塔形成佛教全盛时期的盛景。可惜,能查阅的资料很少,双塔庵双塔的名字是全国重点名录的名字,看文物传承有点乱,有叫太宁寺双塔,所属山峦叫云蒙山,村子叫太宁寺村,有个明代重修碑,涉及到不同年代的寺院名称,比如:净觉寺,积翠屏,上下塔院,看着就晕。我是重点想看双塔中的小塔,俗称变形塔,六角三层密檐加覆钵体,最能体现金代诡异的建塔指导思想,能在维修前看最后一眼,算是幸运。大塔基本看不到了,照了几张照片和碎碑,就被维修人员赶了出来。
双塔的建制有很多,但是建在山腰险要岩石上的双塔遗存下来的并不多,看天翔的游记有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塔子沟村的双塔,也是建在山腰中,不是太险峻,但双塔雕像代表辽塔的特色,以后要去拜访。回到双塔庵的双塔,其地理位置处于清西陵的边缘,山下村庄有大型条石修建的风水墙,这种巨大条石代表着皇家工程专用,村民介绍说是为清西陵所建,每个山沟都有条石建造的挡墙出水口,防止山洪对清西陵造成伤害。我以为清西陵的选址也不是盲目海选,重点考察是著名的佛教寺院和名胜古迹,双塔庵一带的地形和风水也许是清西陵选址的一个支点,因为没在处在规划设计的陵园内,所以没有被抹平,也是幸运,但也是清西陵的介入,禁止附近一切干扰陵园清净的佛教活动,造成双塔庵附近的寺院群彻底消失了。
离开双塔庵双塔,看了慕陵,随后的重点是易县四古塔,原本易县有五座塔,分别是荆轲塔、燕子塔、血山塔、白塔和黑塔,黑塔是新建的,所以参观了四个塔,只有白塔来回爬了3个小时的山,山路有些地方比较险峻,出了点汗,剩下的塔都在公园和村里,保护的也不好,网上那些关于塔传奇故事也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编的,不想再附庸,这里把它们的外观特性,年代,现状分别汇总记录如下。
双塔庵双塔,又称太宁寺双塔,大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塔通高17.4
米,小塔为六角三层密檐式实心塔,塔顶带有十三层相轮,通高 10.58 米。创建于1144 年。其制式有点特殊,待学习。
易县四古塔中最喜欢白塔,建筑年代不详,是古老的四方砖塔仿唐代塔造型,三层阁楼式,内部空心,可以看到不同形状的沟纹砖,古朴别致,约10米高。站在白塔的山巅,可以俯瞰易县县城,可远观易县之水,所以,这里山不高,却是易县平原地区最近的制高点,真正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境界,站在白塔处,一边是荆轲塔,一边是黑塔,都显得很渺小,好像天上看人间,白塔是易县的风水制高点,二层东面嵌有二块刻字砖,上写“大明正德十二年口春重月重日建。”可惜没拍摄到。
荆轲塔是一个小山丘公园,几块碑记记载着塔的身世,辽代在山上建圣塔院寺并建塔,所以,该塔又叫圣塔院塔。我也纳闷圣塔院寺的圣是指谁,是佛教传承吗?那荆轲又是什么时间得到提名的,我更相信是一家辽代的普通佛教寺院,辽塔与荆轲的关系有待考证。一个游牧民族的政权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在佛教寺院纪念荆轲,即使是刺杀暴君的千古义士,也不会被佛教思想所接受。只是战国时期产生荆轲的土壤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武士精神。有记录说在燕下都遗址发现了先进冶金技术炼制的淬火钢刃,说明当时手工业发达,经济繁荣。感觉被穿越了,2000多年后的清末,我们的冶炼技术也没有好钢用在武器上,悲哀有何用。荆轲塔,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实心砖塔,高25.36米,辽塔,易县最漂亮的塔。
燕子塔,位于燕子村中,村塔同名,塔边有两通石碑,其中一块为观音禅寺建碑,明代,所以该塔估计是观音禅寺附属建筑,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通高16.5米,第一层有塔心室,明正德五年(1510年)修建,专家认为塔的建筑年代也是明代,没有辽塔的特质和建筑材料,这个塔的造型奇特,整体造型不协调,如同一颗大型的木螺丝一样,收分太急,坏了古塔的规矩,美感比传统塔差点,但是底座结实。
血山塔,位于血山村中,村塔同名,与白塔一样是四方形砖塔,未修缮,内部空心,有圆形穹庐顶,可见沟纹砖,有一个塔铭,“大朝易州开元寺尊宿敷公尚座灵塔”,小字为门徒祥字辈人名,后落款“中统二年岁次辛酉寒□”。据说塔南侧建有开元寺,塔为寺内住持僧敷尚的寿塔,建于元中统二年(l261年),血山塔,为方形三级密檐式砖塔,顶残,存高7米。
至于每个塔的传说故事,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必须有,编的靠谱点就好了。
后一篇:仰山栖隐寺,金代小砖塔曲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