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室外四处线刻佛画像的隐秘

标签:
法源寺达摩童子拜观音接引佛 |
分类: 北京人身边的古迹 |
第一处是童子拜观音和达摩渡江石碑,这是值得专门去观摩的石刻画像,外观看起来这两块碑又小又破,放在大殿的外廊两侧,非常不起眼,又非常落魄,碑的周边没有任何修饰,碑座与碑体之间有很大的缝隙,感觉不是原配,最遗憾的是碑是双面线刻像,现在摆放在墙边,紧靠墙体的那面石刻画像永远不能见天日,一个是正面画像,旃檀佛像,一个是背面画像,关圣人画像,这两个被隐藏的画像不知今生是否能见真容,也罢。谁能想象这两块画像碑当年在圣安寺是何等的尊贵,有专门的瑞像亭专门供奉它们,在佛教寺院中地位罕见的高贵,如今虽寄人篱下,在我眼里依然是佛光异彩。
左手的石刻像是达摩一苇渡江,其实这是石刻碑画的背面,因为上面有古人题字,有时间落款,越发显得有历史感,所以被摆成了正面,简单几笔勾画出达摩渡江的传说,正如颐和吴老所言,达摩老祖的胸毛、腿毛和胡须清晰可见,渡江所用的“一苇”画的也很传神,达摩老祖一双大脚板踩在一枝芦苇杆上漂浮在江水中,潇洒自如,普度众生的使命体现在异域的面孔和大眼中,我只是好奇老祖脚腕子的系绳,是栓什么的。
右手是著名的童子拜观音石刻,因为是碑刻的正面,所以画面要满,内容丰富,比起左手的碑有更高的欣赏性,观音居中,左下方是向上站在荷叶上朝拜的童子,左上方的向下凝视的护法天神,三个主要人物是这幅画的点睛之作,唯一的建筑是有勾栏的月台,右边有唯一的动物一只喜鹊(金刚鹦鹉),剩下的是观音住所的花草,莲花池刻画的最传神,荷花,莲蓬,竹子,栀子,和天上的云朵,最吸引人的是童子头部的背光圈,神来之笔把童子定位成主角,其风头盖过主佛观世音菩萨,历史上把这幅画命名为童子拜观音。
第二处是接引佛像,有赞美文字,我的第一篇法源寺的博客里面有简单介绍,这里略掉。
第三处是乾隆碑上的石刻画,这幅画太隐蔽,我也没找到,只好借用颐和吴老的博客《少为人知的乾隆写经碑的细节》,只是乾隆的碑应该十全十美,可惜这个碑天生有残缺,底座是个废品,在右侧面有凹陷口,可能是工期紧急,工匠只好顺着这个凹陷缺口而施才雕刻,六牙大象的腹部出现自然的凹陷,乾隆皇帝肯定没验收过这个碑。
第四处是民国的经幢,中心有一副浅刻的佛像,在古迹寻游的法源寺石刻专题里有照片和介绍,有只猫守护在哪里,一只明星猫,从不看镜头。
石碑座右侧:
第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