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留住过去时光的创意

标签:
文化墙宽窄巷井巷子成都旅游立体墙画 |
分类: 其它南方古迹 |
成都宽窄巷类似北京的锣鼓巷,是新开发的成都城市旅游名片,汇集成都老川西建筑的元素和旅游商品、著名成都小吃的集中展示地区,而给我启迪的是井巷子的文化墙,这个文化墙现状是被一排旅游产品售货亭挡的严实,如果不留神基本看不到全貌,只能看见几幅画在旧墙上的老照片,井巷子比较普通,一边是新翻建的保留老建筑,一边是楼房社区的围墙,这种景象在北京胡同里也是比比皆是,但是化常景为神奇就是这个文化墙,可谓点睛之笔。
我最欣赏的是第三部分,是八九十年代被拆迁前的生活照片,由朱成(朱成(私立)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西南交大传媒艺术学院)画在墙上,并在底部做出立体的展示效果,视觉感染效果十分强烈,只是这几幅作品没有宽巷子的那个马头,入口处的那个三轮车夫那样闻名全国,但是这种巧妙的创意足以让北京城市胡同规划者们给予致敬,如果在北京的街头,胡同的墙壁上出现老北京网那些大量拆迁前的照片景象,留住我们这代人自己的记忆,而不是花费重金展示名人,清朝遗老遗少,我们也没经历过的历史铜像,当我们看见自己经历过的胡同生活,那些熟悉而又失去的胡同场景,那是弥足珍贵的记忆,什么时候当我们逛北京的胡同,虽然四合院建筑翻新了,胡同格局变化了,房主主人土豪了,租户没有了,但从墙上的照片上能找到生活的回忆,能看到观音阁过街楼,能了解胡同被拆迁前的定格景象,这种老照片向大众的文化传播形式,是专业网络和老照片回忆展览所不能及的。
现在已经没有人关注这片文化墙了,宽窄巷的管理者都嫌弃了它的存在,还是那些卖旅游品的商亭能带来经济效益,而文化墙看不到回报,只有少数的怀旧奇葩,才会记得宽窄巷里有面文化墙,网上的导游是说,大家在文化墙上可以看到,昔日老成都的生活景象。老成都人们坐在院子里三五成群,泡一杯盖碗茶,享受着柔和的阳光,翻翻报纸,摆摆龙门阵,偶尔端起茶碗扎上一口,说天到地。巷子里,等着三轮车叫卖的小贩,一车的蔬菜,雨天里卖菜人穿着雨衣穿梭于宁静的小巷,叫卖声清脆爽朗。几个老人家中屋檐下,下着象棋,逗弄着笼子里的画眉鸟。街坊在巷子里走过的背影......
我蹲在老成都人的旁边,让老婆拍下了合影,这是我成都街道中最成都的时刻,向朱成大师致敬。
前一篇:双寺,老寺院建筑保护的一种范例
后一篇:成都宽窄巷,拴马石的展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