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2014-11-20 09:43:32)
标签:

观音堂

过街楼

潮音

匾额

洛伽

分类: 山西河南古迹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清代)没有一个游客,之所以叫堂不叫寺,是因为小巧玲珑,如自家的前厅后堂。参观完云冈石窟回大同城区的公路边就可以看到观音堂的轮廓,如同小城门一样耸立在哪里,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川流不息的云冈石窟自驾客,没有一辆车去参观观音堂,实际上一年也没有几个游客,何况现在是淡季,我是有缘之人,绝不会错过这次顺路,看见观音堂的标示牌后,顺势驾车上一个小山坡,正好停在寺院的东侧。

山门的位置很奇特,何止是山门,整个观音堂的布局是个依山而建的奇葩,中轴线的起点是一个过街楼,楼上有个大戏台,正是这个雄伟的过街楼把寺院托起成一大块平地,令人身在寺院里面没有高低的视觉差。在过街楼的一侧开了一个小门,是香客进出的门,现在封闭了,必须走后院的旁门,一个中年女居士招呼我们,“那边门不开,到这边来买票”,原来有夫妇俩负责看护观音堂,他们住在最后排窑洞一样的两层建筑里(三真殿),女居士买票,男居士拿钥匙开观音大殿的门,只有我们一家参观,山西的老寺庙基本都是这种模式,大殿都上锁,观音堂唯一可进入参观的大殿是石头的雕塑(辽代)。这里也许因为离着云冈石窟非常近,大殿的塑像都是石质的彩塑,八大金刚护法(八大明王或十大明王)的脚后跟连着未开凿的石头毛坯,支撑着整个塑像,这是独立石质雕像的常用做法,中间的主人观音雕像有6米高,我不敢仰面凝视,所以记不住神像的模样。问了一下男居士,这些神像都修复过,胳膊手和一些法器是木质的,用泥包裹在里面,和石质的躯干一样,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效果很古朴。

在大同和建筑业内有点名气的三龙壁,唯一双面都有三条龙的影壁,没有布置在建筑群的中抽线上,而是放在过街楼的香客进出小山门的一侧,成为光彩夺目的附加摆设,这个在当时最炫耀的琉璃制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宝贝,也落得遗失山野无人识的结局。

寺庙除了神像和壁画传播着佛家教义,对联和匾额的文字也在传承着佛家的思想文化,关于观音堂过街楼的匾额“洛伽”“潮音”,网上大同吧介绍,那是历史悠久而且非常精美的两块辽代砖刻匾额,镶嵌在观音堂前阁楼门洞上,“洛伽”在门洞西侧,“潮音”在门洞东侧。大同辽代匾额为数不多,“洛伽”的意思是河边的寺庙,“潮音”意思是河潮有声音。

我在网上也查到马蜂窝上有篇游记,《普陀潮音洛伽法雨》,正好印证匾额的全部含义,这是一篇普陀山的游记,而普陀山正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之名,源自梵文Potalaka的音译,也译成普陀洛迦、补怛洛迦、补陀落迦、布达拉等(西藏的布达拉宫也以此命名),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有观音大士在补怛洛迦讲法故事。所以,这俩对称的匾额,与观音菩萨传说中的身世有关,从印度洛伽山起源到中国普陀山道场,不就是西来思出道之洛伽,东去听普陀之潮音,洛伽潮音,不就是普陀听海潮之音嘛,一个思乡的观音菩萨,那个给菩萨唱戏的戏台,不仅有山西梆子,也许会有宁波越剧,好一个隐喻的观音堂。

(后补记录)

观音堂的石质观音像组合雕像,与建筑不协调,本来石雕大型圆雕佛像就很少见,有网上文章考证石像可能是唐代作品,摘录如下:

李尔山先生在《天上飞来丈六观音》文章中分析了石像的来源,大同观音堂石雕,是一组非常完整十分罕见的汉传密宗组合群像。它是现在存世的最早的圣观音加八大明王大型组合石雕。而且是唯一的站姿明王组合和仅见的非石窟类佛寺中的石雕群。初步认定这组石雕,刻成于唐武宗灭佛后的公元9世纪后半叶到10世纪初,属于唐代密宗作品。这组雕像,于金大定时(1180年)移至西京大同,同时建观音堂供奉。石雕技法成熟健劲,意蕴丰厚饱满,体量高大庄严,是极为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文章暗示,石像可能来自于西秦万佛洞就是甘肃的炳灵寺。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大同观音堂,石头观音也思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