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从塑州沿高速开往离石,在离石吃午饭,饭菜价格比北京还贵,据说物价也是如此,煤老板都有钱。饭后转走一段国道,先奔大武,经三交左拐遇见修桥断路的警告牌,因不熟悉道路,只好硬闯。当地连续几天下鱼,道路泥泞,经过耐心等待和艰难驾驶,黄昏时分,天空飘着小雨,我们到达碛口,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威武的黑龙庙,接着往前走就是宽阔的黄河,顿时一路的疲劳化做清烟。真希望时间凝固在那一刻,眼前的黄河与山上的黑龙庙相互呼应,不仅带给我人文自然的享受,更让我感到风景后面凝聚着厚重的文化。
沿黄河一条小街就是碛口了,长度不超过500米,整个古镇只有这沿河的一条长街,向山坡分布11条小巷,连接成一个整体建筑群。根据记载,黄河发大水,冲毁了一大半镇上的房屋建筑(两条街),只剩下今天这点建筑了。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建筑保留原始的状态。我们请个美女导游,一路参观一路讲解碛口建筑和西湾的陈家大院,原来碛口是黄河中的险滩,从上游来的船只到这里不能走了,全部货物改走旱路,形成重要的交通枢纽,其重要的商业地位使碛口成为黄河第一镇。以后,水运消失,开始败落,封存至今,仍保留历史遗风。离碛口两公里是西湾老宅景区,美女导游带我们参观的陈家老宅,天色已经很黑了,我们打着手电在老宅里穿行,最后摸进四层之高的小姐闺房,当看见陈家小姐的炕头,激动的心顿时变凉了。小姐的活动范围太小了,虽然闺房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但被限制自由的日子和囚徒没什么差别。
晚上,住在碛口农家院(15元/人),睡大炕、喝小酒。听黄河涛声入眠。就是当地的黄河鲇鱼太贵(80元/斤),鲤鱼(120元/斤),都要疯了。http://120.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10/9/15/3/1161ea7f3b4.jpg
这条小鲶鱼合120元,反正比螃蟹的肉多。
网上资料:碛口简介:
碛(音 qi )口位于黄河晋陕峡谷中部,临县城南 48
公里处,因黄河大同碛而得名。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山的气势,河的雄浑,凝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壮丽图景。碛口凭借黄河水运,从清乾隆年间到抗战爆发,
200
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镇。西接陕、甘、宁、内蒙古,东连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商人,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据镇上黑龙庙清道光年间碑文记载,零星商贩不计,仅店铺字号就有
20
余家。其间,船筏在黄河里穿梭,驼铃在山谷间回荡。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一街灯火,昼夜辉煌,接不完,填不满,正所谓“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
碛口古镇:
碛口古镇的街道、店铺是清代山区传统建筑的典范。主街道顺着卧虎山,从东开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黄河北上,时曲时折。更有趣的是,古镇后街只有
200
余米,却转了十八道弯,这些建筑完全依地形而建,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夜间屋里说话,对面总能听得清楚。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
黒龙庙:
黑龙庙碛口镇卧虎山,始建于明代。距今 300 多年。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小巧玲珑,别具风格。
西湾村:
西湾村是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第一次联合审定的首批 10 个镇和 12
个村历史文化名镇(村)之一。是碛口辉煌时期经济力辐射所及的村庄之一,是陈氏家族聚居的地方。经过 200
多年的经营,逐渐兴建起西湾城堡式的明清古建筑群,成为闻名遐迩的西湾村。西湾村在距碛口北一公里的湫水河西岸,坐西北而向东南,民居群就坐落在
30 度的石坡上,占据着长约 250 米、宽约 120 米的狭长地带,由五条依山就势的长街将全村所有的院落串通起来,现存 30
余处完整的院落,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只要从城堡的南牌楼门进去,就可游遍全村。其总面积 3
万平方米,属全国面积最大的明清民居之一。相比于碛口和李家山村,这里的民居更具规模、保存得更完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