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标签:
光化门东瓮城天下雄关东闸门九眼泉杂谈 |
分类: 陕甘宁疆 |
走河西走廊,嘉峪关一定不会错过。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现在是AAAAA级旅游景区。

明代的万里长城,嘉峪关保护的最好。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
。

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此后,明孝宗时修建关楼。正德年间修建东西二楼,即光化楼和柔远楼。嘉靖时加固已有建筑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初驻土城,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峦加固关城,修筑两翼长城,嘉峪关断断续续修筑168年,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

嘉峪关,1961年就成了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嘉峪关,1961年就成了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明代的万里长城,嘉峪关保护的最好。

天下雄关碑该碑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最初立于东关坊一里道左,后迁移至此处。当地于1987年9月在碑上修建六角六柱碑亭,柱高3.45米,顶覆灰瓦龙首兽形瓦
。

边上碑廊还有万历年间的《重修武安王庙碑记》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

文昌阁侧面。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文昌阁侧面。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
嘉峪关光华门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核心防御建筑,其名称源自《周易·系辞》"光被四表,化及万方"的典故,寓意文明教化远播西域。

该门始建于1372年,由明代大将军冯胜主持建造,历经168年完善,与柔远门、会极门共同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该门始建于1372年,由明代大将军冯胜主持建造,历经168年完善,与柔远门、会极门共同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后一篇:甘青环线49:嘉峪关(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