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2025-11-25 08:02:15)
标签:

光化门

东瓮城

天下雄关

东闸门

九眼泉

杂谈

分类: 陕甘宁疆
走河西走廊,嘉峪关一定不会错过。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现在是AAAAA级旅游景区。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进入景区,看到关隘前有一池水,名曰“九眼泉”,这并非是有九个泉眼而得名,取其泉眼众多、长流不息之意。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九眼泉地区平地而起一座黄土夯城,周长220丈,高两丈,宽一丈,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 。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此后,明孝宗时修建关楼。正德年间修建东西二楼,即光化楼和柔远楼。嘉靖时加固已有建筑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初驻土城,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翟峦加固关城,修筑两翼长城,嘉峪关断断续续修筑168年,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嘉峪关,1961年就成了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东闸门,由石条、砖块垒砌而成,作为关城的第一道门,是进出关城的主要通道。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从东闸门
进入关内,游客甚多。该门始建于明代(1372年),门上建有三间式城楼,红漆明柱、灰瓦硬山顶式建筑风格古朴庄重。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明代的万里长城,嘉峪关保护的最好。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天下雄关碑该碑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最初立于东关坊一里道左,后迁移至此处。当地于1987年9月在碑上修建六角六柱碑亭,柱高3.45米,顶覆灰瓦龙首兽形瓦 。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该碑由肃州总兵李廷臣视察防务时题写“天下雄关”四字,碑体坐南向北,通高3米、宽85厘米,碑面文字为行书,右上刻“嘉庆十四年肃州总兵李廷臣书四字”铭文 。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边上碑廊还有万历年间的《重修武安王庙碑记》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一路走过去,就是关城。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景区导游图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文昌阁侧面。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关帝庙,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关帝庙曾多次扩建,最后一次重修是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这是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最大、最负盛名的关帝庙。关帝是古代忠勇的化身,出征关公送行,得胜关公迎接,鼓励士兵英勇作战。同时作为武财神,保佑着丝绸之路上疲惫艰辛的商旅。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紧密聚集在一起的文昌阁、关帝庙和戏台等建筑,寓意“文武辅弼”之意,从精神上让守关官兵知为谁而守知为谁而战。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嘉峪关朝宗门是东瓮城的入口,因门额刻有“朝宗”二字得名,寓意“效忠朝廷,忠于君主”。该门为嘉峪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五伏五券错层拱券式结构,基础为条石铺设,门扇为木质外包铁皮双扇门。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进入瓮城,朝宗门门洞为东西走向,与光化门不直通,形成迂回防线。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嘉峪关光华门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核心防御建筑,其名称源自《周易·系辞》"光被四表,化及万方"的典故,寓意文明教化远播西域。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该门始建于1372年,由明代大将军冯胜主持建造,历经168年完善,与柔远门、会极门共同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门洞采用纵联式拱券结构,展现了明代的建筑工艺水平。门洞内的条石路面保留着六百年的车辙痕迹,最深处达15厘米,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商旅往来。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走过光华门,就进入了内城。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等。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先上城墙参观。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东瓮城,面积有500余平方米,其作用是把冲进第一层防御的敌人围困在中间,“瓮中捉鳖”。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东瓮城主门是光化门,意指紫气东升,光华普照。其上建有光化楼,楼高17米,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木雕精致,饰以彩绘。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内城的马道、演武场。

甘青环线48:嘉峪关(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