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108:广安冲相寺石窟

标签:
定光古佛昙华焕采隋代造像唐代造像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广安冲相寺石窟是当地的又一处国保单位,我们离开小平故居就直奔这里。冲相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初,当时它被称为药寺。隋开皇八年(588年),流江郡守袁君主持了寺庙的扩建工程。到了唐代,寺庙被赐名为“冲相”,并成为定光古佛的道场。然而,明代的一次兵灾让寺庙遭受了破坏,直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才得以重建。
石牌坊岁月不高,却也显得古色古香。上有“昙华焕采”“狮子山”“万佛堂”应该都是广安佛教胜地。

在这些造像中最有价值、最完好的是刻于隋开皇八年(588)的定光佛,龛窟高5米、宽4.3米、深1.5米,佛高4米。因该佛像著名,该地地名定光岩也由此而来。该佛像在山崖的最顶处,走上去不注意就会遗漏。定光古佛造像川内除冲相寺外,尚无新的发现;冲相寺定光佛造像极具特色,该佛像双臂自然斜伸,手掌掌心向下,掌向左、右方倾出,这种形式在已发现的定光佛像中仅此一例。

冲相寺隋代造像现存15龛,佛像100余尊,唐代造像33龛,佛像300余尊。

专家分析,冲相寺清康熙时重建是在原址上进行的。冲相寺大其柱础和地平面差不多高,且风化得很厉害,推断冲相寺现在的屋基等房屋基础构建均应为隋代的老物件。

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两弟子,阿难尊者与迦叶尊者。


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和他的两弟子,阿难尊者与迦叶尊者。

左厢房为1948年所建,现在应该是寺内出家人居住,但现场看不到人。

冲相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摩崖造像上。寺后定光岩上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延续到民国,现存近50龛,各种造像400余尊,还有各个时期的题刻30余幅,如此规模的造像群尚属国内罕见。

冲相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摩崖造像上。寺后定光岩上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延续到民国,现存近50龛,各种造像400余尊,还有各个时期的题刻30余幅,如此规模的造像群尚属国内罕见。

在这些造像中最有价值、最完好的是刻于隋开皇八年(588)的定光佛,龛窟高5米、宽4.3米、深1.5米,佛高4米。因该佛像著名,该地地名定光岩也由此而来。该佛像在山崖的最顶处,走上去不注意就会遗漏。定光古佛造像川内除冲相寺外,尚无新的发现;冲相寺定光佛造像极具特色,该佛像双臂自然斜伸,手掌掌心向下,掌向左、右方倾出,这种形式在已发现的定光佛像中仅此一例。

冲相寺隋代造像现存15龛,佛像100余尊,唐代造像33龛,佛像300余尊。

造像主要内容有: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菩萨、和尚崖刻墓、一佛二僧二菩萨、七佛、净土变、菩萨弟子及部众像等。造像的龛制,隋代多为拱形,唐代既有拱形,又有方形,龛楣装饰有七佛或卷草珠帘纹等。

龛的大小不等,大的有3至4米,小的只有几十厘米,一般多为1.5米左右。

民国十年的碑刻,上方部分刻字被人为凿坏。


顺着坡道往上,探访其他的佛龛。


冲相寺石窟的题材丰富多样,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一窟是阿弥陀经变窟。这个石窟宣扬阿弥陀佛主宰的西方极乐世界之净土信仰,也被称为西方净土变。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满窟的亭台楼阁、曼妙的莲花和婀娜的飞天。

中晚唐 正方形中型龛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


龛的大小不等,大的有3至4米,小的只有几十厘米,一般多为1.5米左右。

民国十年的碑刻,上方部分刻字被人为凿坏。

盛唐 横长方形特大型龛
三佛二弟子四菩萨二力士及天龙八部。

顺着坡道往上,探访其他的佛龛。


冲相寺石窟的题材丰富多样,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一窟是阿弥陀经变窟。这个石窟宣扬阿弥陀佛主宰的西方极乐世界之净土信仰,也被称为西方净土变。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满窟的亭台楼阁、曼妙的莲花和婀娜的飞天。

中晚唐 正方形中型龛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

中晚唐 正方形中型龛
一佛二弟子三菩萨二力士
定光岩的题刻,从唐、宋、明、清到民国共30余幅,其中有唐永泰二年(766)《冲相寺破贼碑》、唐太和六年(832)的《李县令给牛碑》、宋隆兴二年(1164)《何太守劝农碑》、宋绍熙二年(1191)《何太守劝农碑》等等。


后一篇:川北环线109:渠县汉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