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107:广安邓小平故里(下)

标签:
邓家老院子邓绍昌邓小平铜像广场祖父邓克达&zwnj继母夏伯根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继续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正堂屋。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身份奉诏入蜀,举家从江西庐陵迁至四川广安,成为广安邓氏一世祖。邓鹤轩后裔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尤以邓时敏最为显赫:邓时敏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授编修,乾隆十年(1745年)任大理寺正卿,为官刚正清廉,政绩斐然。晚年告老还乡后,嘉庆帝追念其功德,敕建神道碑与德政坊,这就是今广安牌坊村地名来源。

邓小平祖父母住房。祖父邓克达继承祖业,主持家族事务,邓家老宅(邓小平出生地)及明代开凿的“邓家老井”(至今泉水丰沛)均在其管理下延续使用。

织布室。

邓小平姐妹住房。同母姐邓先烈,1902年生,家庭妇女。异母妹邓先芙出生于1930年3月,解放后再四川省委机关档案室工作。异母妹邓先蓉,十多岁因病去世。异母妹邓先群,1935年12月出生,少将军衔。

北堂屋

小平同志九十大寿的祝贺画。
邓小平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川东农家三合院,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院子”。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1919年,16岁的邓小平从这里走出家乡,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故居座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共17间房屋,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承重体系。

邓小平小时候的住房。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出生。

邓小平父母住房。父邓绍昌(1886年-1936年),享年50岁。生母邓淡氏,1926年病故,终年42岁。继母夏伯根,邓小平视若生母,1950年接至重庆共同生活,四世同堂直至其101岁高龄离世。

邓小平小时候的住房。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出生。

邓小平父母住房。父邓绍昌(1886年-1936年),享年50岁。生母邓淡氏,1926年病故,终年42岁。继母夏伯根,邓小平视若生母,1950年接至重庆共同生活,四世同堂直至其101岁高龄离世。

正堂屋。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身份奉诏入蜀,举家从江西庐陵迁至四川广安,成为广安邓氏一世祖。邓鹤轩后裔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尤以邓时敏最为显赫:邓时敏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及第,入翰林院授编修,乾隆十年(1745年)任大理寺正卿,为官刚正清廉,政绩斐然。晚年告老还乡后,嘉庆帝追念其功德,敕建神道碑与德政坊,这就是今广安牌坊村地名来源。

邓小平祖父母住房。祖父邓克达继承祖业,主持家族事务,邓家老宅(邓小平出生地)及明代开凿的“邓家老井”(至今泉水丰沛)均在其管理下延续使用。

织布室。

邓小平姐妹住房。同母姐邓先烈,1902年生,家庭妇女。异母妹邓先芙出生于1930年3月,解放后再四川省委机关档案室工作。异母妹邓先蓉,十多岁因病去世。异母妹邓先群,1935年12月出生,少将军衔。

北堂屋

一九五一年,“邓家老院子”搬进了九户农民,只有正房留下两间做村办公室。其间,它作过公共食堂、保管室,办过文化站、幼儿园。

邓小平父亲和继母住房。

一九九七年,邓小平故居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二00一年七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俺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此自拍留影。

这么大的洗砚池


邓小平父亲和继母住房。

一九九七年,邓小平故居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二00一年七月,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俺怀着崇敬的心情,在此自拍留影。

这么大的洗砚池

后一篇:川北环线108:广安冲相寺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