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2025-09-05 08:58:25)
标签:

杨筱鲁

湖广填四川

杨世绥

清白传家

古韵风情

杂谈

分类: 云贵川藏
双江古镇位于重庆潼南区,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因猴溪、凫溪环绕而得名“双江”。2003年,双江古镇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古镇街道长约2公里,留存有正街、南街、上西街、下西街、河街、老猪巷,兴隆街、田坝正街、田坝后街等9条街道。街道以石板铺面,两边平房矮墙,店铺相间,楼台错落,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星罗棋布。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古镇保存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宅、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宫、源泰和大院、兴隆街大院、杨闇公旧居等20余处清代民居建筑。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杨氏民宅作为双江古镇的知名景点,就位于这条繁华的街道上。这座宅院始建于清光绪四年,光绪十六年落成,前后耗时十二年才修好。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湖南辰溪县杨氏“光”字辈的堂兄弟三人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队伍,先后来到四川,沿涪江北上,分别在蓬溪、遂宁、江油三县落户。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生的杨光基,共生有七个儿子,是双江杨氏家族“老七房”的始祖。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穿过小院就进入杨宅的大门了,整个建筑中轴对称而建。大院平面建筑呈内向长方形,横列四大单元房舍,进深跨院成四合大院。杨光基定居在蓬溪县涪江北岸的姬家坝,当年潼南县还没成立。在姬家坝,杨光基勤于农事,合理经营,没过几年日子就富足起来,并动工兴建了杨家老院子,从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杨世绥是杨光基的第四代孙,也生有七子,是双江杨氏家族“少七房”始祖。杨世绥为人精明,在姬家坝,别人抢种熟地,他却雇人大量开垦荒地,凭借涪江水利和两岸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变硗瘠为沃壤,若干年后,居然拥有土地5000多亩。他又结交官府,包揽远销官盐的专利权,成了远近闻名的“杨三泰”大盐号的主人,从此显赫起来。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杨世绥迁出姬家坝,在沿江右岸的双江镇大兴土木,营造宅第。继而开起“川元通”商号,经销棉纱、丝绸、洋布、洋油等,在成渝、上海都设有分号。大至在道光年间,杨世绥成为富甲一方的首富。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杨宅中的宴会厅。同治七年(1868年)初,杨世绥因病去世,大家庭最终解体,除了留作祭祀用的良田一千亩和街房七通外,其余家产都分给七个儿子。分家之后,各房纷纷建造宅院,如长房的“大塘府第”、二房的“长滩子大院”、三房的“源泰和大院”、“兴隆街大院”,四房的“白土地大院”、五房的“田坝大院”、六房的“砖房子大院”等。杨尚昆的祖父杨传鼎为幺房,建造的宅院被称为“邮政局大院”。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杨宅入口处的天井。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年中,在双江杨氏家族中,就有三十多人远涉重洋,前往英、法、德、美、日、苏等国留学深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族人子女在成渝、上海、北京等地读书,形成双江杨氏家族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再进去,中轴线的两处天井,都立着葡萄架。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我们现在进来的杨宅,为双江首富杨守鲁(杨尚昆堂伯父)的宅院,占地5400平方米,按清代二品官员规格建造,融合了清代与民国初期建筑风格‌。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杨氏民居为穿斗式、抬梁式、悬山顶木结构建筑,四合院布局。有大小房屋厅堂51间。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第三进、四进天井均种有杨筱鲁在江苏做官带回的欧洲葡萄种条繁殖而来。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主人休闲房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太太房间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主人书房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佛堂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后院的闺房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正堂屋,挂匾“清白传家”,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杨姓后裔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其文韬武略,为官清廉,杨氏后代都以“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正堂屋正对着几进的大门。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休闲室,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别院。房宅四周用薄形方砖砌风火墙,花窗隔扇形式多样,做工精湛,图案精巧,保存完好。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小餐厅。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上下楼梯,设计合理。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宅后建有对称小花园,有2株百年蜡梅树、1株百年四季黄桷兰等。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女性房间,还有纺机。杨家虽然亦官亦商,但是女眷还要织布,比较少见。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后院的休闲室,用于女眷使用。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精美的窗雕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并排的房间,拱形门的通道。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墙角的黄桷兰,根的部位已经老化。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从杨宅出来,顺着外墙走到正街,边上的房子相对矮小。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正街笔直,民居皆以圆木为柱、檩,扁材为枋,屋面小青瓦,屋顶以青瓦叠脊,白灰勾线,檐口施瓦当,用瓦滴,檐下施斜撑,垂花柱,开花窗,立板门,门旁安腰枋,装腰门,置柜台。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古镇正街的民国建筑,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古韵风情,这座楼不知道原主人是谁。
川北环线96:潼南双江古镇(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