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2025-07-01 08:12:03)
标签:

剑州重阳亭铭

大唐中兴颂

唐代道教造像群

张珖

天师道

杂谈

分类: 云贵川藏
剑阁鹤鸣山,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传说中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常在此跨鹤飞翔,因此得名。这里不仅保存着《剑州重阳亭铭》碑和《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还保留着最完整的道教摩崖造像,使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鹤鸣山古称东山,又称“鹄鸣山”,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东汉时期,张道陵在此创立道教,使其成为中国道教的起源地和世界道教的朝圣地,被誉为“道国仙都”和“道教祖庭”。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后汉书》、《三国志》多有记载,张道陵在顺帝时“客居蜀郡,学道于鹤鸣山中,受其道者出五斗米”。 他在信徒中大肆宣称自己在睡梦中得太上老君秘传“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汉末《神仙传》转述了张道陵的梦境:“忽有天人下,千乘万骑,金车羽盖,骖龙驭虎,不可胜数,或自称柱下史(李聃),乃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于是自封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从此,道教开始有了正规的教团组织“正一盟威道”,后世称为“天师道”。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天师道作为本土宗教,作为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远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法律、民生、精神、文化、养生等诸多方面。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中唐杰出文学家诗人元结撰写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碑。原刻在湖南祁阳语溪石崖上,南宋绍熙年间隆庆府(今剑阁县)通判吴旰翻刻于此,至今碑刻完整,颜字风格犹存。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重修重阳亭碑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宋代官员张珖题“古重阳亭”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撰写的《剑州重阳亭铭碑》。全文共21行、508字,碑额以小篆书写,序言、铭文、款识皆为楷书。碑文内容高度评价了蒋侑在剑州的治理成就,包括社会安宁、商贸繁荣、交通整治等方面‌。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窟门两侧浅浮雕“六丁六甲”神像,“六丁”中分别有持刀持剑持鱼者,“六甲”中亦有持刀持剑持鱼者,披甲戴盔,各具神态。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剑阁”二字是由宋代官员张珖题写的‌。他在宋代重建“ 重阳亭 ”时,书写了“剑阁”二字并镌刻于亭壁‌。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四号《长生保命天尊》龛,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复合(双层)浅敞口圆拱龛形制,外龛宽142厘米,高249厘米,进深27厘米;内龛宽110厘米,高242厘米,进深18厘米;内凿主尊长生天尊-躯,天尊头饰花蔓髻,桃形头光,上饰以“五星运纹图”,身著双领下垂阔袖道袍,右手掌向外持'丹’,左手上举施与愿印,脚履道屐,立于仰莲台上,莲台宽105厘米,高22厘米;像通高221厘米,肩宽64厘米;外左侧壁刻有唐大中十一年题记和嘉庆《长生宫记》。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卢雍(1474-1521年),字师邵,江苏吴县人。正德十三年(1518年)以监察御史巡抚四川,次年到达剑州。卢雍乘兴做《重阳亭诗有跋》并赋七律诗一首以赞剑州知州李璧之功:鹤鸣峰翠合波光,片石遗文发秘藏。万古溪山此亭子,百年风雨自重阳。黄花尽肯留人醉,白发偏宜落帽狂。今昔休论几真赏,吟余双剑倚天长。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唐代道教造像群、晚唐诗人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宋代翻刻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摩崖碑,被誉为“鹤鸣山三绝”。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二号《天尊说法》龛,唐,复合(双层)敞口圆拱顶龛形制,主尊及胁侍像被盗,存护法八部像,浮雕,厚2厘米,均饰花蔓髻或桃形高髻,与主尊相近护法(左右)手持莲花枝,其余六尊禅指或双手作揖状,像通高50~38厘米之间,均凿半身像,像身著立领天衣,颈饰项身著铠甲,主龛外左右侧壁立二女侍者,像通高20厘米,肩宽19厘米,均饰高花蔓髻,著双领下垂阔袖长袍,双手持笏立于龛口。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龛外凿有明碑一对,覆莲碑座。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左右壁凿浮雕12神将(六丁六甲神),均头戴盔或饰花蔓髻,手持剑,双头莲,身著铠甲或身著天衣,肩饰巾,下著裙,左右各凿六神将排列(分为三层),其中右侧壁六神将有一饰狮子头人物及一有髯人物。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三号《长生保命天尊》龛,唐,座东向西,偏南15度。复合(双层)龛形制,外龛为:平面方形、平顶;内龛为平面方形、圆拱顶;龛左侧凿一天尊像,像高190厘米、肩宽50厘米,头饰桃形高髻,桃形头光,上饰以“五星运纹图”,身着双领下垂阔袖道袍,右手弯于腰持'丹’,左手上举,手心向外于胸,施与愿印,脚履道屐,立于仰莲台上。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一号《长生保命天尊》龛,唐,坐东向西,摩崖圆雕。凿长生保命天尊像一尊,桃形道髻,身著双领阔袖道袍,左手上举于胸,右手弯曲腰际掌心向前,头有圆形头光(残)。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翠霭空奇”题刻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张天师升天处碑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中国道教发源处碑。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鹤鸣山石窟寺及石刻反应了当时社会尊习道教的风气,“鹤鸣山石刻三绝”在中国道教史、文学及书法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四川大量唐代道教造像石刻遗存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鹤鸣山导游图

川北环线30:剑阁鹤鸣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