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2,059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2025-07-02 08:10:37)
标签:

明代壁画

普安镇

文峰塔

武连镇

杂谈

分类: 云贵川藏
剑阁老县城普安镇自南北朝初年至公元2003年间历为郡、府、州、县驻地。下寺镇因为高铁、高速从这里经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条件。2003年9月县治完成搬迁工作。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县城搬走了,老县城留着成了乡镇,但悠久的历史感觉是不是中断了?我们走走看。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省级文物钟鼓楼。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剑阁古城钟鼓楼是一座体现明代传统建筑风格的古建筑,今仅存南门箭楼。两檐二层,古朴雄伟。楼下为古城门环状石拱门洞深4.5m。安装的两扇铁皮乳钉门,可以启闭。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拱门处的浮雕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楼分三层一底,四周安装雕花镂空带格门窗。屋顶复盖筒形灰瓦。屋脊有瑞兽、浮雕等装饰,古朴典雅。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剑阁古城垣,始建于刘宋时期,唐代已具规模,明朝时曾三次拓修和整修。古城垣外为条石砌成,中夯土层,内为青砖镶砌,城势雄伟。现仅存南门、小南部左右两侧城墙不到五百米。剑门古城垣城门上均建有箭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维修。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老城的中心,摊点很多,市民购物方便。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文峰塔,又称剑州白塔,位于普安镇东鹤鸣山顶,乾隆35年(1770年)开工修建,历时八年,于乾隆42年(1777年)竣工。历来古塔多为七级、九级、十一级、十三级等,唯有文峰塔为八角六级密檐式砖古塔,与常例迥然不同。2008年,文峰塔在“5.12”特大地震中毁损,2010年经灾后重建修复。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县治虽然搬迁了20年,但普安镇的人口还是剑阁第一位,说明这里还是人丁兴旺。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鹤鸣山是否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说法,现学术界各执己见,在四川就有鹤鸣山两座,一为剑阁鹤鸣山,一为大邑鹤鸣山,至今张道陵创立五斗米教是在哪座鹤鸣山还在争论中。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山中的新景观,不少的还在建设。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剑阁普安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被誉为“ 蜀道明珠 ”。‌普安镇位于剑阁县域腹地,是老县城所在地,至今已有1640年的历史。南宋时期,普安镇曾是普安郡王赵昚 的“藩邸”,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离开老县城,来到‌剑阁县武连镇的觉苑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初名为弘济寺。宋元丰年间,寺庙被赐名为觉苑寺。元末时期,部分殿宇遭受破坏。明朝天顺初年,僧人净智及其徒弟道芳重建了殿宇,并重塑了佛像,寺庙更名为普济寺。清朝康熙初年,经过维修后,寺庙恢复了觉苑寺的名称。颜真卿于唐代大历七年(772年)所书“逍遥楼”石碑,原藏于藏经阁中。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紧闭的大门,我们从旁门而入。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觉苑寺呈四合院布局,现存建筑依次为藏经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及配房和东、西厢房,占地近五千平米。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它集佛教、建筑、壁画、彩塑、木雕及石刻艺术为一体,是一座研究中国古代多种建筑风格的殿堂,给中国川北地区留下了古建筑珍贵的蓝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觉苑寺大雄宝殿现存的雕塑,从殿内正面供奉的"三宝如来"到左右侍立的阿难、迦叶彩塑;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两根金柱上的蟠龙及龙背上的善财、龙女。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大佛前的石雕香炉。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殿内侧壁上端的二十四诸天樟木圆雕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觉苑寺的大雄宝殿内壁上,绘有佛传壁画,壁画的绘制时间约在明代弘治(1488—1505年)年间。壁制为木骨竹胎泥面。大雄宝殿四壁上的佛传壁画以柱相间。另外,在内壁佛坛背壁北面还有三铺壁画,内容为礼佛和护法。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壁画在艺术构图上整体表现结构严谨,壁画展现了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讲经说法,普度众生的数十幅画面。他普度的世人中有养育他的姨母,有社会地位低下的渔夫、除粪人和屠夫,还有被世人厌恶的盗贼等。画面生动而富于人情味,较深刻地表达了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宣扬了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思想。
川北环线31:剑阁老县城·觉菀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