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环线21:广元明月峡古栈道

标签:
老虎嘴蜀道文化老川陕公路嘉陵江西陵峡金牛驿道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明月峡有2300多年的历史,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四川的北大门,进出川的咽喉重地,素有“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的广元市。原名朝天峡,因朝天镇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并朝拜而得名。后因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们盛行崇尚自然,于是取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


江边的那大块的石头,是汶川地震的杰作。

仿建的古栈道,可想象当初修建的艰难。明月峡古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人为了生活及战争需要,在悬崖上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悬空道路。它开凿于先秦时期,历代续有修葺。在《战国策·秦策》中,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
加上顶盖,就可以遮风避雨了。

这条古栈道位于老川陕公路下方,现仅存少量遗迹,除石孔外,很多都是后来修复的。长长的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水,就像一条长龙游走在峭壁悬崖之间。


对岸的悬崖峭壁,火车从那边走。

对岸的崇山峻岭。

古栈道的留孔,那是曾经的岁月。随着时代变迁,明月峡古栈道经反复修缮,已不复当年的奇险。但是,在3公里长的东岸峭壁上,仍遗留着400多眼栈道孔洞。

峡谷全长约4千米,宽约100米,两岸石崖
壁立,其东就是有名的朝天岭, 谷深约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

神仙洞,不知道住的哪位仙人。

游览明月峡,景区布置了两条游道,一条是靠近江面的栈道,一条是民国时期修的川陕公路,随着新路的改道,这条故道就成了景区的内部路。




神仙洞,不知道住的哪位仙人。

游览明月峡,景区布置了两条游道,一条是靠近江面的栈道,一条是民国时期修的川陕公路,随着新路的改道,这条故道就成了景区的内部路。



这里地势险峻,峡谷深邃,两岸的山峰峭壁如削,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嘉陵江在这里奔腾而过,江水浩荡,波涛汹涌,给人一种无尽的活力感。


江边的那大块的石头,是汶川地震的杰作。

仿建的古栈道,可想象当初修建的艰难。明月峡古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人为了生活及战争需要,在悬崖上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悬空道路。它开凿于先秦时期,历代续有修葺。在《战国策·秦策》中,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

加上顶盖,就可以遮风避雨了。

这条古栈道位于老川陕公路下方,现仅存少量遗迹,除石孔外,很多都是后来修复的。长长的栈道依山傍势,凌空架水,就像一条长龙游走在峭壁悬崖之间。


对岸的悬崖峭壁,火车从那边走。

对岸的崇山峻岭。

古栈道的留孔,那是曾经的岁月。随着时代变迁,明月峡古栈道经反复修缮,已不复当年的奇险。但是,在3公里长的东岸峭壁上,仍遗留着400多眼栈道孔洞。

除了自然风光,明月峡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里是古代蜀道的重要关隘,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场。《元和郡县图志》载:“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始为飞梁阁道。”《筹笔驿道途次舍碑》对此记载得较为详细,把维修栈道的时间、线路、工程艰辛情况写得非常清楚,成为研究交通道路和诸葛亮北伐的一篇重要佐证材料。因蜀道太难,加之蜀国乏力,导致北伐最终失败。
自春秋战国时期始,明月峡古栈道便已初具雏形,历经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不断修缮与扩建,至今已绵延2300余年。





经过明月峡的蜀道,是我国古代秦蜀两地经济、政治、文化相联系的纽带,是我国最古老的“国道”。由于地势险峻,被视为“蜀道咽喉中的咽喉”。

明月峡古栈道是迄今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形制结构最科学、遗存孔眼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地段。


栈道南端汉代款式的阙门,前后分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石刻像。这里有个小广场,建有蜀道文化陈列馆。

一列货车在对岸蜿蜒前行。

回程走上层的原108车道。崖壁旁新增了有关蜀道的历史故事石雕。



栈道南端汉代款式的阙门,前后分别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石刻像。这里有个小广场,建有蜀道文化陈列馆。

一列货车在对岸蜿蜒前行。

回程走上层的原108车道。崖壁旁新增了有关蜀道的历史故事石雕。

“老虎嘴”极为壮观,是川陕公路上的一个著名景观。
前一篇:川北环线20:宁强青木川(五)
后一篇:川北环线22:广元千佛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