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2025-05-27 08:03:14)
标签:

古樟园

松溪河

梅口苏维埃旧址

升平人瑞

湛庐书院

杂谈

分类: 八闽大地
松溪郑墩镇梅口埠,近年出现的新景点,回福州的时候特地拐一下。来这里正好遇到下雨。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走进埠口,脚下光滑的鹅卵石路面联通着村庄和码头,无声地诉说千百年来无数行人走南闯北的故事。据《松溪县志》和《建瓯东门码头船运史》披露,当年松溪的茶叶、瓷器、木材、桐油等货物通过水运,抵达建瓯,辗转福州,销往域外。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梅口埠景区是松溪县第一家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以历史古村落和水运文化为主题,由古码头、红色文化馆、古樟园、古戏台、版画文化馆等景点组成。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自古为闽北与浙南边境交通要冲之一的梅口埠,曾是闽北最繁荣的商品运输码头之一。鼎盛时期,埠口河面同时停驶着200多艘商船,忙碌着500多名船工。七旬老人叶文付说,村中曾经住着18个姓氏人家,有18条巷道延伸到18座码头,迄今保存完整的还有陆、叶、范三家。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作为景区,没有原住民,里面空荡荡的,几无生气。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景区打造的擂台,上面插着十八般兵器。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溪边,新造的梅口埠照壁。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早在南宋,梅口村已开始种植香樟。至今,河畔仍郁郁葱葱地生长着108棵香樟,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树龄最大的近500年。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有福有寿,人生追求。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大树下,适合宿营,可惜在雨季。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松溪河,源自浙江省第二高峰的庆元县百祖山,一路蜿蜒往南流至福建省,经松溪县、政和县再到建瓯市,奔向建溪,汇聚闽江,投入东海。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梅口村因扼松溪河之“尾”,水变宽,流变缓,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水运码头,积淀了独具特色的古埠文化。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紫气东来坊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连理亭。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三碗不过岗的武松,来到这里喝几碗?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来到梅口街,稀稀拉拉没几个游客。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到了民国时期,水运依然非常发达,沿岸有十八条鹅卵石路面直通古码头,“梅口地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不难想像,梅口过去的富庶富饶、繁荣昌盛。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来到红色文化馆,这里原本是陆家祖宅,曾经是梅口苏维埃旧址。 1931-1934年这里曾经是中央苏区一部分。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馆内的诸多油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1933年,松溪苏区划入中央苏区闽赣省后,加强发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项建设;成立工农红军独立营,建立了路下桥、郑墩、梅口、松浦4个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1934年7月,红七军团五十八团及闽北随军工作团1000多人挺进建松政,加强建松政苏维埃政府各项工作,直接接应中央北上抗日先遣队,策应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松溪红军英勇善战,成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前进基地和最后陷落的中央苏区县。在中央主力红军踏上长征征程后,建松政地区仍然有一支成建制的中央红军五十八团,顽强抵抗“围剿”苏区的国民党大量部队,一直坚持斗争到1935年3月。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这危急时刻,国共双方经过著名的“甲墙谈判”,370位建松政边区人民的英雄儿女,在路下桥集合后,直赴江西铅山,编入新四军五团。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边上的茶园,茶农正在采摘。明前茶,好东西。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祈顺台,梅口村民定期在此举行“祈顺”活动,祈求行船平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茶楼,好像沙家浜里阿庆嫂所开的春来景象。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来到埠头,有仿建的“升平人瑞”木制坊。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这样的埠头场面,总觉得像电影或电视剧的布景。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数十年或数百年前的繁忙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如果有潘冬子,倒是可以来个“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埠头,还设有衙门。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明清两代,朝廷在梅口埠设立“巡拦”的机构,行使“钞关”的职能。“钞关”乃征收关税之所,因以钞纳税而得名,从侧面印证了梅口埠当年水运商贸的兴盛。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大堂,布置成县衙的模样。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埠头边的广场,还有戏台、各色小吃。可惜当日没有一家开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梅口书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梅口书院最初由松溪人在湛庐山建立,名为“湛庐书院”。该书院在历史上屡经荒废和重建,最终在现址重建并命名为梅口书院‌。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书院为了景区而打造,就不要说太多的底蕴了,进去就是福建传统的大厝。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书院内展示了吴执中、陈戬、杨缨、真宪时、叶逢阳、陈希古等松溪历代先贤名人的生平和作品。
吴执中,松溪县渭田乡吴村人,宋景祐元年(1034)出生,嘉祐八年(1063)中进士。先后任兵部库部司、吏部右司郎中。大观初,升兵部侍郎。大观二年(1108)任御史中丞。
陈戬,松溪县城关人。南宋抗金护驾名臣。宋元丰七年(1084)出生,大观三年(1109)进士。曾任处州知州、明州知州、泉州知州,
杨缨,松溪县人,元代学者。祖籍将乐,是北宋理学家杨时的七世孙。他对濂、洛、关、闽各流派学说,有很高的造诣。对经史典籍论证有独到之处,善草篆与诗赋,毕生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是一位颇有声望的学者。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真宪时,祖籍浦城,为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十五世孙,九世祖迁入松溪县祖墩乡坑口村定居。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甲辰进士,为万历、天启两朝名臣。先后任刑部湖广司主事,广司员外郎,陕西司朗中,江西布政使司参议提督学政,河南按察使,宁夏巡抚等。
叶逢阳,松溪县城关人,明正德十六年(1512)进士。初任平阳县令,嘉靖初改任广信府同知,后升郎中,为官清正屡遭拘陷。
陈希古,松溪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岁贡,为人性格豪爽,急公好义,曾任汀州府教授,后辞官返籍。不但多次为缘首集资修建书院、文庙、敬一亭、尊经阁、明伦堂和崇圣祠,还独捐巨款建福善桥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摆设成书斋的形式。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湛庐山结庐学习并讲学,梅口书院现在通过朱子学堂展示传统文化。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好天气,坐在溪边泡茶挺好。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没有开门的松溪版画馆。松溪现代版画创作源于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先生在上海开办的“木刻讲习班”,松溪县版画创作活动始于1994年。传承了宋代建本雕刻的遗风,长刀短笔、圆刀顿首,它以绝版套色木刻为主要版种。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离开梅口埠景区,到镇里找店铺吃饭去了,然后一路高速到福州。
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