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52:庆元西洋殿

标签:
吴三公松源殿惊蕈术八角盔型藻井四合寺观式建筑杂谈 |
分类: 浙江安徽 |
庆元西洋殿和西方其实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当地叫作西洋村,殿内供奉的神仙是香菇鼻祖吴三公,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

山门两旁的“福地”小门。一样的砖雕门檐。

正门双龙脊,有八仙、盘龙雕塑,檐下有“松源殿”刻字、盘龙柱、双狮石刻画。

两边还有白娘子水漫金山寺、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武侯弹琴退仲达等戏剧人物灰塑。

白色的照壁前香火缭绕,进香者甚众。照壁上飞龙脊,有仙人、花朵等造像。

进门就是披彩的戏台。

娱神娱人的戏台,面阔、进深均三间,底部架空可供行走;
西洋殿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纵长方形,该殿为四合寺观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山门、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

我们来的时候,正是农历三月十七日(吴三公生日),这里正在举办进香典礼。

山门两旁的“名山”小门,上有砖雕门檐。

我们来的时候,正是农历三月十七日(吴三公生日),这里正在举办进香典礼。

山门两旁的“名山”小门,上有砖雕门檐。

山门两旁的“福地”小门。一样的砖雕门檐。

正门双龙脊,有八仙、盘龙雕塑,檐下有“松源殿”刻字、盘龙柱、双狮石刻画。

两边还有白娘子水漫金山寺、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武侯弹琴退仲达等戏剧人物灰塑。

白色的照壁前香火缭绕,进香者甚众。照壁上飞龙脊,有仙人、花朵等造像。

进门就是披彩的戏台。

吴煜(1130-1208),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1957年划到了庆元县)。他是世界“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创始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
娱神娱人的戏台,面阔、进深均三间,底部架空可供行走;

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厢房,厢房中心间为钟鼓楼,与正殿相对是倒座。
中亭尺寸大小与戏台大致接近,内侧顶部为八角盔型藻井,由隔线分为内中外三层,每层均由隔线分作八块,填涂各色彩绘图案,隔线亦以飞鹤进行装饰,
中台上的供品又是一批,以粿包为主。
据传,吴三公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他的一生都与香菇紧密相连。他在深山中发现了香菇生长的秘密,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香菇人工栽培技术。这套技术包括了从选场、择树、砍花到焙干等多个环节,为人类打开了探索菌类科学的大门。


吴三公发明的“惊蕈术”,更是给香菇栽培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他发现,通过敲击树木,可以刺激香菇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这项技术被菇民们视为神技,纷纷效仿,使得香菇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

前一篇:春走华东51:庆元濛淤桥·兰溪桥
后一篇:春走华东53:松溪梅口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