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992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2025-05-01 08:17:20)
标签:

徽州三雕

潘世恩

敦本堂

龙眼桥

百骏图

杂谈

分类: 浙江安徽
潘氏宗祠位于安徽省歙县北岸镇大阜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末毁于兵燹,清同治十三年(1874)村中潘姓子弟捐资重修。建国后,因作为村中小学及粮库使用从而得以保存。大阜潘氏宗祠门楼为四列五层,飞檐翘角,高大轩昂。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宗祠原建于明代万历乙酉年(1585年),清同治年间(1874年)重修,八字门楼上的砖雕雕琢精巧。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这些砖雕图案有楼台亭阁、松鹤延年、花开富贵、瓜瓞绵绵等。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徽州三雕在这座祠堂得到充分的体现。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有苏州贵潘之称的潘世恩家族祖籍徽州歙县北岸镇大阜村,是徽州著名的商贾世家。明末清初,潘氏二十四世祖潘仲兰(《大阜潘氏支谱》称之为筠友公)在江淮之间经营盐业,侨居苏州。潘仲兰之子潘景文(潘氏二十五世,谱称其蔚公)后移居苏州城厢黄鹂坊桥巷,成为大阜潘氏家族迁徙苏州吴县的始祖。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来的时候大门紧锁,按照联系电话,请了管理员来开门,态度很好。中央悬挂着“大学士”匾额,纪念着曾担任过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的潘世恩。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大门上方“潘氏宗祠”匾,“潘”字非错字,乃出头潘,异体字,意为水绕田有米,潘氏当出头。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大阜潘氏在清代中后期成为一个对苏州历史、人文、文化影响很大的家族。潘家金榜题名第一人是潘奕隽,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随着其二弟潘奕藻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随着其三弟潘奕基儿子潘世恩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位及人臣。此后,潘氏家族人文蔚兴,总共出了一个状元、两个探花、十八个进士、三十多个举人。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所以院内庑廊这里挂有“伯侄翰林”“父子进士”(均为刘墉题匾)等匾。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回望大门,可见门外远处的照壁。应风水之需,祠堂正门前有矗立着一道10余米长的照壁,照壁之南有一口1000多平方米的池塘。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五凤楼内外对称。门面彩绘秦叔宝、尉迟恭两位门神,现在已经很淡了。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大天井、石板地,左右庑廊上有倒狮子形状的牛腿。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中厅有五大开间,内中梁柱粗大。中间上挂“敦本堂”,此匾为汤焕所书,是祠中老匾。其下还有远祖画像。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江南各地的潘氏后裔,其渊源都可追溯至徽州篁墩潘村(今歙县王村镇潘村),但那里的宗祠已荡然无存,祖谱也难以寻觅。而大阜潘氏宗祠与祖谱的完好保存,成为了潘氏族人寻根的重要依据。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雀替、平盘斗间暗藏着一百匹骏马,俗称“百马图”,堪称木雕中的精品。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梁上高悬历朝潘氏名人匾额。数量之多,有十三块,足见潘家鼎盛时期,家族势力的庞大。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大阜潘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末期,具体为潘名(逢时公),他出任歙州刺史,因“居官有惠政,秩满,父老攀留,遂家于歙”,定居歙县黄墩。这是族谱记载,个人认为南方族谱晋代唐代早期的祖先当什么大官当不得真。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大阜村位于歙县北岸镇,是一个多姓杂居的村落,其中潘姓是村中的望族。 “潘名,唐僖宗时自闽之三山宦居歙西篁墩;三世祖潘滔,五代时徒居邑之大阜后山;十六世潘祐,元明之际再从后山迁山南,创建宗祠,为本支始祖”查了这个记录还是合理。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后进寝堂七开间。天井正中原有两株百年桂花树,东为金桂、西为银桂,意味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兼有阻挡阳光直射寝堂龛台的作用,现仅存金桂。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天井四周是黟县青石栏,原本每根望柱上均有一樽石狮,“文革”期间被尽数砸毁,只留下栏板上镌刻的“鸾凤和鸣”、“福禄吉祥”及花草礼器图案。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潘氏家族是书香与官宦的结合体,世代簪缨,被称为“贵潘”。潘世恩中状元后,回到新安大阜祭祖,并拜见了曹文敏公文埴。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潘祖荫收藏了大盂鼎、大克鼎,抗战时期其后人潘达于将两鼎藏于苏州家中,解放后捐献给国家,现大克鼎收藏于上海博物馆,为上博镇馆之宝;大盂鼎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寝堂,一排的新门。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临近天井处为石柱石础,临近龛台处则改为木柱。两侧分别有楼梯通往二楼,而楼上则是摆放祖宗牌位的所在,供族人在祭祀活动时拜祭。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上了二楼,空荡荡的。前窗后门都是新修。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驾于显水之上的龙眼桥,其建造故事与潘世恩和皇帝有关,两百多年过去,无论真伪,俱是一个捉襟见肘的农耕时代散落在街头巷尾最好的调料。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显村之水把大阜村一分为二,横架其上的龙眼桥成了阜东阜西村民往来的主要通道。龙眼桥前,显村水与伏塘水汇二为一,东向奔流,汇入棉溪河。
春走华东27:歙县大阜潘氏宗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