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走华东08:婺源江岭·西冲

标签:
江岭1号观景台油菜花梯田俞氏宗祠国保单位敦伦堂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大约在上饶小店吃了不干净的午餐,晚上在江岭农家住宿就开始生病了,躺在床上呆了大半天,三位伙伴他们去逛江岭的风光。

这是我们入住的农家客栈。

客栈摆设成婚礼的喜庆。

婺源的西冲村,可以上溯到南宋理宗的端平年间,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受县内经商风尚的影响,西冲外出经商者众,80%以上人家都有外出于江浙等地经商。

天井,徽州人又称之为“龙眼”。其主要作用包括通风、采光、排水和调节气温。天井在徽州祠堂中还具有象征意义。天井象征着家族的团结和财富的聚集,雨水从四面八方落入天井,寓意着“四水归堂”,象征着家族的财富和福气汇聚一堂。

祠堂的西路没开,东路也是二层木构,做派绝不含糊,廊下停放着以前使用的轿子。


而后到江岭乡村医院打点滴,浑身发冷,靠着医院的电热器熬了一个多小时,再撑着病体驱车50公里到了西冲村。

这是我们入住的农家客栈。

客栈摆设成婚礼的喜庆。

婺源的西冲村,可以上溯到南宋理宗的端平年间,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受县内经商风尚的影响,西冲外出经商者众,80%以上人家都有外出于江浙等地经商。

他们在经商致富后,大多能能凭藉丰厚的资产,大力献田办学、捐建桥路、赈饥救灾、乐施公益,有力地推动了村庄的发展。

又躺了一晚上和大半天,人感觉好了些。也到村里溜达一下,但没有走远。村里的继樟台,可能台上的樟树有点来头。

西冲村口,后建的楼台红灯笼高挂。这里青山耸立,绿水环绕,田园优美,适宜居住。这里也是著名的徽州木商世家,其中有不少都是名扬一时的。

村口的俞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年(1799年),由俞姓24世祖俞兆友公次子俞德宗创建,占地三亩,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婺源宗祠是当初打包申请国保时的名字,它其实包括篁村余氏宗祠、阳春方氏宗祠、汪口俞氏宗祠、黄村经义堂、洪村光裕堂、西冲敦伦堂、豸峰成义堂七处。


又躺了一晚上和大半天,人感觉好了些。也到村里溜达一下,但没有走远。村里的继樟台,可能台上的樟树有点来头。

西冲村口,后建的楼台红灯笼高挂。这里青山耸立,绿水环绕,田园优美,适宜居住。这里也是著名的徽州木商世家,其中有不少都是名扬一时的。

村口的俞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年(1799年),由俞姓24世祖俞兆友公次子俞德宗创建,占地三亩,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婺源宗祠是当初打包申请国保时的名字,它其实包括篁村余氏宗祠、阳春方氏宗祠、汪口俞氏宗祠、黄村经义堂、洪村光裕堂、西冲敦伦堂、豸峰成义堂七处。

前厅后檐,因为正对着正厅,也是雕刻的重点区域。匠人各显其能,从屋檐的式样、斗栱的制式、月梁上阑额的木雕,皆是殚精竭虑,务求美观。中间是凤凰牡丹,两侧是人物画。
正厅前檐廊轩,还是婺源特有的斜撑做法,只是这里的撑栱刻成龙的模样。

向前望去,便是宽阔的天井,正厅前檐开敞,两厢为廊庑,与前厅形成闭合回路,族人可免除风雨侵袭之苦。

抬梁式的梁柱结构,层层叠叠。金柱下是各式木雕花墩。

后进又是一处天井,天井上看过去,还有一层楼,那里大约是族里放兵器和族谱的地方。

寝殿原为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楼台空置。


向前望去,便是宽阔的天井,正厅前檐开敞,两厢为廊庑,与前厅形成闭合回路,族人可免除风雨侵袭之苦。

抬梁式的梁柱结构,层层叠叠。金柱下是各式木雕花墩。

后进又是一处天井,天井上看过去,还有一层楼,那里大约是族里放兵器和族谱的地方。

寝殿原为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楼台空置。

天井,徽州人又称之为“龙眼”。其主要作用包括通风、采光、排水和调节气温。天井在徽州祠堂中还具有象征意义。天井象征着家族的团结和财富的聚集,雨水从四面八方落入天井,寓意着“四水归堂”,象征着家族的财富和福气汇聚一堂。

祠堂的西路没开,东路也是二层木构,做派绝不含糊,廊下停放着以前使用的轿子。

前一篇:春走华东07:婺源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