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避暑游65:黑龙江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中)
标签:
金源霸业铜坐龙大金德胜陀颂碑八面散乐浮雕石幢海东盛国杂谈 |
分类: 关外东北 |
三彩陶兽头
唐渤海, 宁安市渤海上京城遗址出土
平板沿铁锅
三足弦纹铁锅
唐渤海
舍利函
唐渤海 宁安市渤海上京遗址出土
唐渤海 宁安市征集
下:三足铁香炉
铁风铃
唐渤海, 宁安市渤海上京城遗址出土
这尊立式金佛神态端庄安详、做工精巧别致,堪与盛唐时期最精美的雕塑像媲美。其高5厘米,重49.3克,双脚站在莲花托上,莲花托下还有一长2厘米的莲花茎形插柱,以专门用来插放在某处。它全身穿戴齐整,衣纹凹凸有致;它左披偏衫式袈裟,袈裟裹身,并未自然敞开下垂,右着帔帛,左手提净水瓶,下穿竖褶裤。是目前在此遗址内发现的唯一一尊纯金佛像,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以“辽泰州与五国部”和“金源内地”为主题,分别讲述926——1114年契丹族和1115年——1234年女真族统治、建朝,带动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历史。辽泰州城始建于辽代初期,节度使级建制,金朝继续沿用,位于今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五国部是辽代契丹人对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等五国(即五部)的统称。来源于黑水靺鞨,属辽代广义的生女真。

大安七年残刻题记
辽大安七年刻石于1953年出土于塔子城小学西墙田地中,后经专家鉴定并命名。其上刻有“大安”、岁次辛未、提点、塔事、建塔泰州河堤、共16行,155个文字可以识别。

绰尔河为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对泰州一带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威胁很大,故而发动了附近兵民修堤防洪,遏止水患。此事与“建办塔事”同刻一碑,说明大堤修毕,泰州城的僧侣及善男信女捐款修筑塔刹,另碑上刻有四十七人姓氏,均为汉姓,可知有大量汉人在此聚居。


绰尔河为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对泰州一带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威胁很大,故而发动了附近兵民修堤防洪,遏止水患。此事与“建办塔事”同刻一碑,说明大堤修毕,泰州城的僧侣及善男信女捐款修筑塔刹,另碑上刻有四十七人姓氏,均为汉姓,可知有大量汉人在此聚居。

喇叭口瓜棱罐
石刻武士像
金,哈尔滨市出土
左衬河谋克印

左衬河谋克印
石刻武士像
金, 哈尔滨市呼兰区出土
金, 阿城区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
这尊铜坐龙,集龙、麒麟、狮、犬的形象与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它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作为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融合的象征,这件国宝级文物不仅镇馆之宝,更是是黑龙江省内最具分量的文物。

玉鱼

玉鱼
金,伊春市出土
石幢由汉白玉石材雕凿而成,高43厘米,直径34厘米,分为八面,每面宽15厘米。各面均有乐舞人物浮雕,画面生动活泼,展现了高歌欢舞的热烈场面。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包括坐状怀抱箜篌的奏乐者、双膝跪卧怀抱阮咸的弹奏者、双腿叉开直立的吹笛者等八种形象。
三足铁锅
金, 哈尔滨市平房区出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