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2025-02-15 07:53:48)
标签:

神偶广场

鱼骨广场

天鹅广场

祭江台

婚礼广场

杂谈

分类: 关外东北
继续宅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游览。来到婚礼广场,这里有新建的大舞台、男女婚房等。大约大节日这里会人头攒动。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男婚房中间挂的是他们信奉的最高的神是恩都力(天神)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墙上的画框都是赫哲族的传统婚礼。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女婚房的外型,来自传统的 "撮罗子"。以捕鱼为生的赫哲人,为了防止洪水和居住安全,一直将其住宅建筑在江河沿岸的高处,这样既可以便利捕鱼,又可以避免江水泛滥的冲淹,减少自身的损失。另外,由于渔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赫哲人还建有临时性住所。这类临时房子多数都建在捕鱼场所的江边上,称“撮罗子”、草窝棚等。史书《辽东志》对这种临时性住房有如下记载:“人无常处,桦皮为屋,行则驮载,住则张架。”说得十分简单明白。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里面的尖顶,就不是传统了,而是结合了现代。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祭江台,据了解,祭江台是以赫哲族会徽为主要标志物修建而成,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赫哲人会聚在这里,祭祀江神、水神和火神,祈求神灵保佑渔民多捕鱼、平安顺遂。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大江是食物主要来源处,因而每年开捕都要举行祭江大典。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森林公园范围内主要有黑龙江、莲花河、得日乞河、头道河、二道河等,素有“三水绕街津”的美称。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鱼皇雕塑。由三朵浪花,一条鱼和一位赫哲姑娘组成的画面。三朵浪花象征三江之水,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之水哺育了各种鱼类,鱼又养育了赫哲人,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表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密不可分的一种关系。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鱼皮画作品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天鹅广场,赫哲族崇尚白天鹅,逢年过节,女人便会跳起天鹅舞。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鱼骨广场,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依靠捕鱼为生的民族,广场由六面鱼骨景墙组成,展示赫哲鱼文化。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园内的伊玛堪研学馆。赫哲族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它至迟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赫哲族伊玛堪的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进行徒口叙述,大体上以说为主,以唱为辅,没有乐器伴奏。传统节目长、中、短篇均有,代表性作品有《什尔达鲁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等。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屋顶用的是桦树皮贴纸,具有赫哲族民间特色。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伊玛堪用赫哲语叙述,采用诗歌和散文的形式,由许多独立曲目组成,描述部落联盟与战争,包括赫哲族英雄战胜恶魔和入侵者的故事。这项口头传统强调对民族身份和领地完整性的保护,也保存了有关萨满仪式、捕鱼和狩猎的传统知识。可惜现在已经濒危。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俺坐上狗拉雪橇,不动也开心。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神偶广场。赫哲族信奉的萨满教认为人间万物有灵,天地日月、花鸟虫鱼都是由各自的神灵来主宰的。他们信奉的最高的神是恩都力(天神)。他身体造型非常奇特,伸展的双臂表示上天,下面的圆盘表示大地,以前人认为大地是由4个柱子支撑起来的,圆盘下有支撑大地的4根柱子。在天与地之间有两位人,表示现在生存的人类。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园内的民族风情塑像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最后走进文化村的游客中心,其中间屋顶的造型就是赫哲族传统树皮屋的款式。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圆锥形的内壁,都是赫哲族人们渔猎的生活画。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一叶渔舟,一对摇橹,一件鱼皮衣,走进赫哲民族文化村,这里原汁原味地还原了赫哲族渔猎生产文化,让我们这些来自长江以南的游客对东北的原住民有了深刻的认识。
黑龙江避暑游30:同江街京口·赫哲族文化村(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