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线82: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明代的历史成列

标签:
潘家沟无谥蜀王陵江口沉银龙泉驿十陵五里墩明墓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明清时期的成都既是四川的省会,又是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的支撑点,发挥着首领西南的巨大作用。此时的成都农耕发达,工商繁荣,城市风光秀美,各类人才辈出,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在明清厅展示有明蜀王府建筑构件及模型,能遥想明代蜀王府之盛景。大量明代陶俑、精美的明代金器、玉器、瓷器体现了明代成都的繁华。
琉璃频伽鸟
明, 成都潘家沟无谥蜀王陵出土
高84.5厘米,端立于朱红色方形台座上。大眼圆睁,头戴凤翅兜鍪,顶有朱红璎饰,后缀顿项。肩披白地红点小花项巾,着镶浅黄边朱红色身甲及护臂,肩甲上饰兽头,下有衣袍飞出。腰束革带,朱红色腿裙下露出身甲,足着黑靴。双手亦上下叠放于胸前呈握执状,所执物已失。


龙形琉璃跑兽

彩绘陶将军俑
明, 成都潘家沟无谥蜀王陵出土
高91厘米,端立于朱红色方形台座上。黑髯红唇,怒目圆睁,头戴凤翅兜鍪,后缀顿项。肩披项巾,巾上绘红点花纹。披镶红边黄褐色身甲,着浅黄色窄袖战袍。腰系带。朱红色腿裙下露出身甲。足着黑靴。双手上下叠放于胸前呈握执状,所执物已失。

彩釉陶将军俑
彩釉陶将军俑
明,龙泉驿出土
龙形琉璃跑兽
彩釉陶侍从俑
明,成都五里墩出土。
成都五里墩出土的彩釉陶侍从俑属于蜀王的墓葬。这些彩釉陶侍从俑出土于成都五里墩,属于琉璃厂窑制品。俑的形态特征包括圆脸大耳、头戴圆顶笠帽、腰束深蓝色绦带、大肚微垂,一手高举于肩上,另一手扶腰带,应属抬轿侍从
下:彩釉陶羊
彩釉陶羊
彩釉陶虎
陶笔架
琉璃频伽鸟
据悼庄世子墓发掘简报对陶俑在地宫中布局的记述,前庭两厢为武士俑及马俑。正庭左右两厢各有三排仪仗俑,第一排为牵马俑,第二排为乐俑,第三排为兵仗俑,左厢,右厢。正殿两侧各有武士俑两尊。中庭有五名击鼓俑,四人抬鼓,一人敲鼓。中庭两厢则以象辂为中心构成了庞大的仪仗俑群:象辂前置六匹马和九个牵马俑。象辂两边各置三排仪仗俑。第一排除牵马俑外,皆手执乐器,第二、三排的仪仗俑执不同类型的兵仗。左厢仪仗俑共157件,右厢仪仗俑共154件。后殿两侧排列侍俑,后殿中室沿墙依次排列面向棺室的侍从俑。


明蜀王墓出土的瓷器品种包含青花、青白釉、青釉、白釉、哥釉、绿釉、蓝釉、红釉、酱釉、内白外绿釉、内白外灰釉、白釉褐彩、红绿彩等,器形以碗、盘为主,另见少量高足碗(靶茶锺)、盏托(劝盘)、罐、瓶、盆、灯、器座

按窑口产地区分,可初步辨识出江西景德镇窑、江西横峰窑、浙江龙泉窑、云南窑和四川本地窑,尤以江西景德镇窑瓷器占绝对比重,所属年代覆盖了从明初到明末的整个阶段,堪称目前全国范围内明代藩王府邸出土瓷器类型最丰富、体系最全面的。


按窑口产地区分,可初步辨识出江西景德镇窑、江西横峰窑、浙江龙泉窑、云南窑和四川本地窑,尤以江西景德镇窑瓷器占绝对比重,所属年代覆盖了从明初到明末的整个阶段,堪称目前全国范围内明代藩王府邸出土瓷器类型最丰富、体系最全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