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线65:上里古镇·双节孝牌坊·临河茶庄

标签:
半边街茅溪河字库塔韩腾蛟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四川的古镇甚多,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的上里古镇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我们参观这个古镇从镇外昔日古道上双节孝牌坊看起。

沿街店铺摆出的卤肉飘香。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

绕镇而过的茅溪河,水平如镜。

临河茶座,可以小憩闲坐。这点,就是四川人的生活。





该坊结构为四柱三间十二翼出檐多脊,镂空石雕彩绘,采用当地优质石英红砂岩石建造。通高11.25米,进深3米,基座宽7.8米,出檐1.1米。



双节孝牌坊建于清道光十九年。清廷为褒扬韩家姑媳二人守节,敕建旌表节孝牌坊。坊上横额镌刻"双节孝"三字,脊顶下正中精雕"圣旨"二字。

双斗石桅杆上刻着红军的抗日标语。1935年,中共红四方面军曾经驻扎在这里,在石牌坊及石桅杆上深深地刻下了多条标语,这就是牌坊能幸存下来的原因。

旧时代的节孝牌坊,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就是压在妇女身上的枷锁,失去了丈夫后一辈子的希望只剩下了子孙。但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审美,有那个年代的道德观,我们不好多做评说。


文峰塔也是字库塔。“咸同暴乱”后,为重振人心,引领主流价值观,按照当地“修字库,发科举”的传统风俗,以韩氏家族为首的绅士庶民,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共同修建了今陇西河东南岸的上里字库塔。仿木构五层空心楼阁式塔形建筑,全塔通高10米,占地约15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塔共有座、身、刹三部分。塔身第一层北面镌楷书“文光射斗”四字,顶部塔刹由刹座和宝顶组成,宝顶样式则设计为观音净瓶样。

跨过小桥,进入镇区。


旧时代的节孝牌坊,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就是压在妇女身上的枷锁,失去了丈夫后一辈子的希望只剩下了子孙。但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审美,有那个年代的道德观,我们不好多做评说。


文峰塔也是字库塔。“咸同暴乱”后,为重振人心,引领主流价值观,按照当地“修字库,发科举”的传统风俗,以韩氏家族为首的绅士庶民,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共同修建了今陇西河东南岸的上里字库塔。仿木构五层空心楼阁式塔形建筑,全塔通高10米,占地约15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塔共有座、身、刹三部分。塔身第一层北面镌楷书“文光射斗”四字,顶部塔刹由刹座和宝顶组成,宝顶样式则设计为观音净瓶样。

跨过小桥,进入镇区。

这里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

沿街店铺摆出的卤肉飘香。

上里镇历史悠久,根据境内尚存的文物记载,古镇初名“罗绳”,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

绕镇而过的茅溪河,水平如镜。

临河茶座,可以小憩闲坐。这点,就是四川人的生活。

在这里,或许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个“闲人”,慢下来,静心感受古街、流水和烟火气。




后一篇:川西环线66:上里古镇·韩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