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线60:荥经开善寺博物馆

标签:
民俗文化民间民俗博物馆茶马古道起香殿明代古建筑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来荥经县城,首先走访开善寺。开善寺为明代古建筑,也称开山寺,介绍说该寺历史上是朝拜峨眉的姊妹山——瓦屋山的第一殿,也是全国唯一的辟支佛道场的起香殿。

开善寺正殿用材较大,前、后檐及山面出檐均用溜金斗栱,溜金斗栱的撑杆压在下金槫下,是直接的受力构件,栌斗是斗栱整个杠杆作用的支点,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正殿后门

开善寺边上的发电厂是开善寺电站。该电站成立于1995年1月17日,目前已经注销。

电站内的设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




展厅的摆设,好像回到了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厨房,餐厅。


制茶



传统的小吃、美食。

正殿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在当心间阑额上以高浮雕的手法镌雕两条出水蛟龙,张牙舞爪,飞腾夺珠;两次间阑额上浅浮雕两只飞向太阳的凤凰。

檐下施七铺作斗栱,前檐斗拱为单翘重拱三昂,第一跳华拱头施雕刻、装饰成多种动物的头像,转角部分为象头,象鼻或上卷,或下卷;柱头铺鱼龙图案平面浮雕;当心间补间铺作龙头平面浮雕,口含宝珠;次间补间铺作施欲展翅飞翔的凤,或含宝珠,或紧闭喙。


檐下施七铺作斗栱,前檐斗拱为单翘重拱三昂,第一跳华拱头施雕刻、装饰成多种动物的头像,转角部分为象头,象鼻或上卷,或下卷;柱头铺鱼龙图案平面浮雕;当心间补间铺作龙头平面浮雕,口含宝珠;次间补间铺作施欲展翅飞翔的凤,或含宝珠,或紧闭喙。

正殿采用正方形的平面布局,以素抱鼓式柱础托起各柱。采用早期建筑之手法的柱侧角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镏金斗拱采用的是挑金工艺,其撑头木及耍头等构件延伸到金步,后尾附在金槫下,起到对金槫及其以上构件的悬挑作用。

开善寺正殿无论是在建筑结构或建筑艺术上,与同期的同类建筑相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手法和风格,具有抬梁结构向穿逗结构过渡的建筑特征。



镏金斗拱采用的是挑金工艺,其撑头木及耍头等构件延伸到金步,后尾附在金槫下,起到对金槫及其以上构件的悬挑作用。

开善寺正殿无论是在建筑结构或建筑艺术上,与同期的同类建筑相比,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手法和风格,具有抬梁结构向穿逗结构过渡的建筑特征。


正殿的梁、枋、斗拱、椽、望等构件都装饰有彩画,但年久失修已经脱落或者遭到人为严重破坏。从残存的彩画看,梁、枋彩画以旋子彩画为主,墨线粗犷,旋花较大,具有明早期旋子彩画的特点。色彩有绿彩、红彩、蓝彩。梁枋、天花龙骨上都题有墨书。

开善寺正殿用材较大,前、后檐及山面出檐均用溜金斗栱,溜金斗栱的撑杆压在下金槫下,是直接的受力构件,栌斗是斗栱整个杠杆作用的支点,保持前后力量的平衡。

正殿后门

开善寺边上的发电厂是开善寺电站。该电站成立于1995年1月17日,目前已经注销。

电站内的设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



开善寺正殿四川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历次维修都没有改变建筑木构架,其特殊的建筑设计和完善的功能为研究四川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建筑梁、枋、斗留存的彩画是研究明代建筑旋子彩画的重要资料。

正殿边上,是民间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和传承川西民间漫长历史文化变迁和民俗文化发展的博物馆。

馆内,是双层回廊式建筑。


正殿边上,是民间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展示和传承川西民间漫长历史文化变迁和民俗文化发展的博物馆。

馆内,是双层回廊式建筑。

中间有水道,大约因为这里的地形地貌。
民间民俗博物馆的前言。

展厅的摆设,好像回到了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厨房,餐厅。

茶道文化,川西作为古代南方“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通道和要塞,迅猛发展的茶道文化是川西民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亦是荥经县民俗博物馆文化的一部分。

制茶

川西劳动人民的农耕工具是荥经县民间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组成的一部分。


传统的小吃、美食。

后一篇:川西环线61:荥经·姜家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