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992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2024-11-20 07:14:06)
标签:

更庆寺

宁玛派寺院

经版库房

杂谈

分类: 云贵川藏
在印版制作和印刷过程中,德格印经院亦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自建成至今,印经院的工作场所未曾改变,且始终坚持手工制作,而非机械化。尽管这可能会增加工作量,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人们发现传统手工艺制作出的印版质量更优。从雕刻到印刷,再到印版的维护校正,木板、纸张、墨水等全部为手工制作,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坚守。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据说该印经院为了防火,不用电灯,采用的是自然光。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参观这里的制作过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创立之初,登巴泽仁召集了众多学者,包括高僧大德、文学家、雕刻家、画家和书法家等等,对从各地搜罗来的不同版本大藏经进行校勘比对,最终书写出印版底稿。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在书写版稿和后期雕刻的过程中,反反复复进行了6至7次严格校对,因此德格印经院的大藏经版本得益于严谨的文化态度,失误率极低,较其他版本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广泛认可。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制作印版所使用的红桦木同样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和处理,确保最佳质量。工匠会在每年红桦树含水量最低的时候进行砍伐,然后放在阴凉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好形质的材料才会被挑选出来,裁成木板,随后再次放置、挑选出变形较小的木板进行雕刻。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印刷时,为了确保纸张充分吸墨,文字清晰,工匠会反复推压纸张至少四次。因为印刷过程中,需要将纸张在水中浸泡,同时墨汁也是液体,在气温较低时会结冰,所以印经院每年11月左右停工,直到次年4月初才复工,期间只会进行缺失或破损印版的修复工作。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新雕刻出来的印版会进行一次印刷,然后校对。如果发现错误或者遗漏,就会用红色笔在清样纸张上标记出来,并将相应的印版交给负责校刻的工匠进行更正。校刻工匠先会用刀把需要订正的部分凿出来,然后钉木楔子进去,再在新木楔上反写出正确的字,并重新雕刻。工匠会根据订正内容的大小选择不同材质的木料、采取不同的工序来进行填补。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来到印经院的楼顶。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印经院周边的民居,依山而建。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印经院系德格更庆寺的组成部分。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井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这使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特色,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经版库房和印经工场是德格印经院最为华彩之处。经版库房占据主殿二、三、四层的六、七个大小房间,为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展示的精美雕版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印刷的图书和雕版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经版库里光线暗淡,看见都是一层一层整齐的木架子,上边插满带手柄的经版。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印经院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是一幢大型四合院式整体建筑,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正房则为二楼、三楼,参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筑风格。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印书院的建筑与装饰。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更庆寺,原为宁玛派寺院,至第七代德格土司拉青·向巴彭措改宗萨迦派并扩建,命名为伦珠顶寺,俗称更庆寺,意为大寺庙。它是土司家庙,规定土司长子出家主持寺政,次子继任土司,所以该寺无活佛。 分寺有7座。至第12世土司建德格印经院,闻名遐迩,并以藏戏著称。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更庆寺原建筑分为西部,本部有大殿,东有八冷隆,西有汤甲经堂,中部为印经院,1967年被毁,原建筑仅存印经院和汤甲经堂两部。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清初至民国时期,更庆寺汇聚了大批国内外宗教学者,推动了更庆寺在藏画、音乐、藏戏、雕塑、木刻、建筑、印刷、藏医药等方面的发展,对促进德格地区藏族文化的发展,形成德格地区宗教文化的风格特色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清代的大喇嘛洛德翁波、清末的堪布桑登洛仁为该寺藏学知识博学精深,留下不少著述的著名学者。清初的大喇嘛次称住青则在《丹珠尔》印版的雕刻、核对工作中作出极大的贡献。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德格印经院本是更庆寺的一部分,虽然现在又新修了寺庙,还是原来的经堂更有原味。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更庆寺每年必举行多次的跳神活动,跳神活动源远流长对德格地区音乐、舞蹈、说唱艺术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受藏戏鼻祖唐东杰波的影响,以更庆寺藏戏为代表的德格藏戏在明末清初便正式形成,经不断的演变、发展,更庆寺每年藏历7月初一上演的传统藏戏成为风格与特色均自成一派的德格藏戏的典型代表。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出了印经院,看到不少本地藏民还在围着寺庙在转圈。
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