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2024-11-19 07:06:21)
标签:

却吉·登巴泽仁

手工雕刻木板

甘珠尔

丹珠尔

杂谈

分类: 云贵川藏
来德格,主要是参观这里著名的印经院。据藏文《德格世德颂》记载,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89~1750)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现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德格印经院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浓厚的藏族文化气息。整个建筑群以红墙为主,金碧辉煌的佛殿、经堂和僧舍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其中。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参观这里需要购票,它集结了藏族文化的精髓,不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历史文献,还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天文、历算等领域。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入内,相机需要寄存,但手机他们不管。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每到秋季,西藏人就会到山上去采红叶桦做印印版的原料,挑选直而不结的树身,切成10*100厘米长4厘米厚的木板,放入粪坑中浸泡一冬。第二年,将木材移出,在水中烧开,晾干,打磨,平整成胚木。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三大藏文印经院分别是德格印经院、纳塘印经院和拉萨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居于首位,对藏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至今的传统印经院都有很大的影响。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佛殿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德格印经院的印刷技术也独具特色。传统的印刷方式主要采用手工雕刻木板和印刷纸张。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7万余块,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其收藏的《三体合璧般若经八千颂》《旧译续集》是存世孤本,《甘珠尔》《丹珠尔》是全世界藏文古印版的范本。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印经院”一名或许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认为其为仅针对佛教经典的印刷场所,只有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至今,印经院还是采用手工雕刻木板和印刷纸张。两人相对而坐,书版至于两人之间,一人用擦板蘸墨涂版,一人放纸,用磙筒一滚、揭下,一页书当即印成。印经工人随着印刷的节奏念念有词,印经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奉献的满足。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虽然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但却能够保证印刷的准确性和传承性。如今,德格印经院仍然沿用这种古老的印刷方式,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德格印经院被视为“雪山下的藏文化宝库”,在当地人心中占据极高地位。这不仅在于其印刷发行的书籍领域广泛,更在于其严谨的文化态度和传承精神。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