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线32:德格印经院·上

标签:
却吉·登巴泽仁手工雕刻木板甘珠尔丹珠尔杂谈 |
分类: 云贵川藏 |
来德格,主要是参观这里著名的印经院。据藏文《德格世德颂》记载,印经院系德格四十二世土司却吉·丹巴泽仁(1689~1750)创建。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现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据德格版《甘珠尔总目录》与《丹珠尔总目录》等藏文史料记载,却吉·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经多方勘察,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清雍正七年(1729年)初,印经院破土动工,历经十二、十三、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前后耗时27年,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

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

每到秋季,西藏人就会到山上去采红叶桦做印印版的原料,挑选直而不结的树身,切成10*100厘米长4厘米厚的木板,放入粪坑中浸泡一冬。第二年,将木材移出,在水中烧开,晾干,打磨,平整成胚木。


院内分藏版库、纸库、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

每到秋季,西藏人就会到山上去采红叶桦做印印版的原料,挑选直而不结的树身,切成10*100厘米长4厘米厚的木板,放入粪坑中浸泡一冬。第二年,将木材移出,在水中烧开,晾干,打磨,平整成胚木。

三大藏文印经院分别是德格印经院、纳塘印经院和拉萨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在规模和影响力上居于首位,对藏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至今的传统印经院都有很大的影响。
德格印经院的印刷技术也独具特色。传统的印刷方式主要采用手工雕刻木板和印刷纸张。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7万余块,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其收藏的《三体合璧般若经八千颂》《旧译续集》是存世孤本,《甘珠尔》《丹珠尔》是全世界藏文古印版的范本。


“印经院”一名或许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认为其为仅针对佛教经典的印刷场所,只有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其收藏的《三体合璧般若经八千颂》《旧译续集》是存世孤本,《甘珠尔》《丹珠尔》是全世界藏文古印版的范本。


“印经院”一名或许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认为其为仅针对佛教经典的印刷场所,只有深入了解后才会发现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前一篇:2024年滇西自驾的美食
后一篇:川西环线33:德格印经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