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七七:中共三大会址·起义烈士陵园

标签:
叶剑英元帅纪念碑广州起义纪念碑广东咨议局旧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花岗四烈士墓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2006年7月1日,建党85周年之际,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包括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和旧民居5号楼正式落成对公众开放。2009年9月起,对公众免费开放。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现在是国保单位。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而实现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会址,原为一幢坐西朝东、两层楼高的砖木结构房屋,平面近似方形,屋顶呈人字形,是典型的旧式广州民居形式。

房屋毁于1938年10月侵华日军飞机对广州的轰炸中,旧址现在只剩地基。

中共三大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筹备会议的杨章甫、杨殷、谭平山等介绍。

罗章龙穿过的大衣。


房屋毁于1938年10月侵华日军飞机对广州的轰炸中,旧址现在只剩地基。

中共三大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筹备会议的杨章甫、杨殷、谭平山等介绍。

罗章龙穿过的大衣。

逵园。1922
年,美国华侨马灼文出资兴建,因园内种有葵花,曾名葵园,后改为逵园。该园为 3 层高的单栋居民楼,红砖结构,二楼顶山花上有灰塑
“1922”字样。抗日战争中,中共三大会址被日军战机炸毁,后全凭当年参会代表“位于铭刻着‘1922’字样的建筑正对面”这一记忆才准确定位。
党的三大,首次修订党的章程,进一步完善党的各项制度,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以纲领文献形式阐明党的指导思想
广州东山,清末民初外国传教士、华侨、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及达官贵人相继来此购地建房,办教堂、教会、学校、医院,建于民国初年的启明路建筑群均为二至三层平顶小楼。位于新河浦的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多为仿西洋古典式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春园、简园、逵园和明园。旧时东山以生活优渥、追求新潮的“东山少爷”而声名远播。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多年前来过,这次再来为了以前遗漏的地方。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在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彭湃、周文雍、聂荣臻、徐向前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195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当年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修建富有民族特色的烈士陵园,1957年正式开放。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多年前来过,这次再来为了以前遗漏的地方。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在共产党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叶剑英、彭湃、周文雍、聂荣臻、徐向前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广州起义。1954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当年烈士英勇就义的地方修建富有民族特色的烈士陵园,1957年正式开放。

红花岗四烈士墓,坊后为一平台,
东边正对石牌坊处,竖立一块“红花岗四烈士之碑”,记述了辛亥革命四烈士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史实。

这是一合葬墓。墓坐北向南,墓包圆形,混凝土结构,前有花岗岩石祭台,墓碑题 “温生才、陈敬岳、林冠慈、钟明光烈士之墓”。前东西两侧,各建一亭,为六角形、琉璃瓦顶、钢筋水泥结构,气氛庄严肃穆。

穿过轴线来到西面,是一个荷花池和一座五孔桥。清宣统元年,留日学生广东番禺人金蒲崇和金蒲芬等人捐资,在广州大东门外择地兴建了广东咨议局大楼。

咨议局的入口设在大东路(现在的中山三路)北侧,沿南北向的中轴线大通道,依次进入头门和二门,走过一个荷花池上的石拱桥,便到达咨议局议事厅,议事厅后侧和东西两侧还有附属建筑。


这是一合葬墓。墓坐北向南,墓包圆形,混凝土结构,前有花岗岩石祭台,墓碑题 “温生才、陈敬岳、林冠慈、钟明光烈士之墓”。前东西两侧,各建一亭,为六角形、琉璃瓦顶、钢筋水泥结构,气氛庄严肃穆。

穿过轴线来到西面,是一个荷花池和一座五孔桥。清宣统元年,留日学生广东番禺人金蒲崇和金蒲芬等人捐资,在广州大东门外择地兴建了广东咨议局大楼。

咨议局的入口设在大东路(现在的中山三路)北侧,沿南北向的中轴线大通道,依次进入头门和二门,走过一个荷花池上的石拱桥,便到达咨议局议事厅,议事厅后侧和东西两侧还有附属建筑。

广东咨议局旧址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后座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


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气势轩昂。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7]广东咨议局旧址作为学习和实践西方议会民主政治的场所,开启了近代议会民主的先声,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艰难产生和踉跄前行的曲折历程。

议事厅是仿西方古典样式的建筑,立面为两层外廊,南面外廊突出形成主入口门廊。门廊面宽加大,正面改为柱廊,四根通高两层的粗大爱奥尼式立柱,直顶上部三角形山花。


议事厅是仿西方古典样式的建筑,立面为两层外廊,南面外廊突出形成主入口门廊。门廊面宽加大,正面改为柱廊,四根通高两层的粗大爱奥尼式立柱,直顶上部三角形山花。

四方炮台城防大炮。四方炮台落脚在越秀山上,曾是当年拱卫广州城的老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这些炮台遭到破坏。该炮是1959年在遗址上发掘的。

这边有叶帅题写的馆名。边上的这门大炮来自虎门海滩。这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大炮,重600公斤,佛山制造,炮身上铸有“道光十六年广东全省提督关监制”

随着武昌起义爆发,咨议局仅存在了2年。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并多次到此出席会议。广东咨议局旧址见证了黄花岗起义、广东独立、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等近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是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史迹。



这边有叶帅题写的馆名。边上的这门大炮来自虎门海滩。这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大炮,重600公斤,佛山制造,炮身上铸有“道光十六年广东全省提督关监制”

随着武昌起义爆发,咨议局仅存在了2年。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并多次到此出席会议。广东咨议局旧址见证了黄花岗起义、广东独立、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等近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是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史迹。

西轴线的顶端是广州起义纪念碑。1958年,广州起义纪念碑建成,高45米,造型是手握枪杆冲破三座大山,象征“枪杆子里出政权”,有邓小平题词“广州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前一篇:秋游粤西七六:广州大元帅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