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五〇:新兴国恩寺(下)

标签:
报恩塔佛荔卓锡泉浴身池龙潭寺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新兴国恩寺左侧有报恩塔、佛宝舍利遗址、佛宝舍利殿、六祖纪念堂、功德堂、圆通宝殿、方丈室、六祖手植千年佛荔树。唐太极元年,惠能在南华寺命门人回新州造报恩塔,第二年夏天落成,后毁于火,宋开禧二年重修,后又崩毁。1990年重建。

寺庙的西部。




佛荔颂碑


禅林坊,于禅无所不参,凡物皆有可观。
作为中国禅宗大师,六祖惠能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教诲人们顿悟,心中有佛处处有佛,修行不一定要在庙宇,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佛教思想不仅在中国发扬光大,甚至遍及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纪念堂的藻井

纪念堂的周壁,是六祖惠能史迹的金箔画。



来的塔前。历史上的报恩塔,尤其是宋开禧二年重修的报恩塔,是新兴县域内著名建筑物和名胜景点。经历千余年风雨的报恩塔,至民国时期已荡然无存,仅存塔基遗址;重建后的报恩塔首层直径8米,钢筋水泥结构,八角七层,每层有连廊外廊。

上塔观赏一下,寺庙的东部。


纪念堂的藻井

纪念堂的周壁,是六祖惠能史迹的金箔画。



来的塔前。历史上的报恩塔,尤其是宋开禧二年重修的报恩塔,是新兴县域内著名建筑物和名胜景点。经历千余年风雨的报恩塔,至民国时期已荡然无存,仅存塔基遗址;重建后的报恩塔首层直径8米,钢筋水泥结构,八角七层,每层有连廊外廊。

上塔观赏一下,寺庙的东部。


寺庙的西部。



在这座寺庙后面的花园里,有一棵六祖惠能亲手种植的“佛荔”,它已经有了1300多年的历史,居然还能开花结果。被列为广东省最长寿的18棵古树之一。

佛荔颂碑

这棵树被佛教徒视为神树,每年都会在国恩寺举办佛荔节。

禅林坊,于禅无所不参,凡物皆有可观。
相传国恩寺的僧人们曾面临着用水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惠能在寺后找到了一处地方,以锡杖插地,令弟子于此处掘地引出泉水,后人为了纪念六祖,称此泉为“卓锡泉”。这个泉水在一千多年来,不管是旱灾还是涝灾,水位始终保持不变。


浴身池,据说此处原本无水,六祖回到国恩寺后,忽然从石池上边缘处一个小孔中不断地流出泉水来,滴入石池中,到晚上刚好滴满一池。六祖晚上即在此乘凉洗澡。浴罢,水即自动从底部之水槽排出,然后上孔又继续滴入清水,日日如是。
龙潭寺位于龙山国恩寺后山山麓,据介绍龙潭寺旧址曾是六祖慧能与母亲居住生活了21年的地方,

无念,无相,无住……六祖惠能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一个人,如能做到无念、无相、无住,那么,他清净的本性和自性就出现了,这样,他离佛就不远了。

据史料记载,为缅怀惠能禅师,当地人于明朝末年在国恩寺背后山麓——六祖与其母亲生活过的龙山旧居建起寺庙,因寺前原有一潭,称为龙潭,故名龙潭寺。

现在看到的龙潭寺,是1998年重建的。


这里一样有六祖殿。



无念,无相,无住……六祖惠能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一个人,如能做到无念、无相、无住,那么,他清净的本性和自性就出现了,这样,他离佛就不远了。

据史料记载,为缅怀惠能禅师,当地人于明朝末年在国恩寺背后山麓——六祖与其母亲生活过的龙山旧居建起寺庙,因寺前原有一潭,称为龙潭,故名龙潭寺。

现在看到的龙潭寺,是1998年重建的。


这里一样有六祖殿。


本焕长老手植菩提树
前一篇:秋游粤西四九:新兴国恩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