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2024-08-31 06:54:06)
标签:

苍霞精舍

畏庐遗迹

莲宅

福建船政

朱紫坊

杂谈

分类: 闽都十邑
陈兆锵故居位于朱紫坊法海路6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为福建工艺美术博览园。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重整过的故居外墙,平整。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故居前厅。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朱紫坊是近代中国海军将领的聚居地,被称为海军一条街。不过,福州船政学堂早期毕业生中,只有萨镇冰和陈兆锵的人生轨迹,从晚清一直延伸到了新中国。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1894年,惨烈的甲午海战打响,陈兆锵在定远舰多次中炮的情况下,保证轮机正常运转,使定远舰得以左冲右突,勇猛反攻,先后重创包括日军旗舰松岛舰在内的数艘日舰,掩护其他舰艇安全退守旅顺。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1912年,陈兆锵首任江南造船所长,仅3年,制造各类舰船89艘。之后晋升为第一位轮机中将,调任福州船政局长,还创办全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及海军飞潜学校,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1941年福州沦陷,日军逼退休的陈兆锵出任福州维持会会长,遭拒绝。1952年,陈兆锵以90岁高龄谢世。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陈兆锵故居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3500平米,是当年朱紫坊法海路上最大的宅院。前后两进,第一进大厅插屏门门额上,有光绪皇帝封赏将军的诰封盒。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二进西侧是花厅园林,曾有名木花草、假山鱼池,还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西洋风格两层五间排木构楼房。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南侧一进为花厅,现在装修成了展厅。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透窗,大约还是原来样子。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现保存下来的陈兆锵的故居,只有原来的大慨三分之二,其后门一直与朱紫坊小巷相通。花园中,原有一道光绪年间立的“陈将军府”的青石碑,毁于60年代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西洋式的木楼,里面大多空荡荡的。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陈兆锵,螺洲人。清同治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于福州市法海路。自幼聪颖,6岁开始在本乡陈氏家族的明伦堂接受传统的启蒙教育。14岁考入福建船政后学堂第二届管轮班。民国成立前,陈在舰上服役近30年,曾参加甲午大东沟海战,立有战功。民国成立后,首任上海江南造船所所长,任职4年,苦心经营,锐意改革,为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造船事业颇具功绩。继任福州船政局局长11年,为福建船政局创办以来主持船政局时间最长。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在车水马龙的六一环岛附近,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路,
小路口却赫然立起“莲宅村”三个大字。1992年莲宅村拆迁后,这里原拆原迁,建起了莲宅新村。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在莲宅新村内,藏有一座清幽的院落,白墙黛瓦,隔开了外界的喧闹。这就是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的故居。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故居坐西朝东,由石门框、插屏门、厅堂、厢房、天井、披榭等组成。进入正门后为一天井,左右为厢房。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穿过天井,即为故居的正厅。厅内正面靠墙处设有长条仿明清案桌与方桌,案桌上方悬挂有一幅林纾的画像。厅堂高而敞亮,横梁处挂有一对花灯。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大厝环境清幽、书香袭人。故居内陈列着林纾与妻儿照片、书橱、衣橱、林纾生前用过的笔筒墨盒、床和衣架,以及林纾的字画、译著、著作等等。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右厢房和二楼展出林纾生平事迹、主要译著和著作《巴黎茶花女遗事》、《闽中新乐府》等,看过的《左传》和《钦定后汉书》等书。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但由于家境贫寒、且遇乱世,他不得不为生计终日奔波。闲时他也不忘苦读诗书,13岁至20岁期间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1882年对于林纾来说是关键而又具转折性意义的一年,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举人。在摆脱贫困窘境的同时,他广结师友、饱读诗书。爱国心切的他,虽已过而立之年,却不辞辛苦,七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原本一心报效祖国的林纾“七上春官,屡试屡败”因而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在林纾故居筹备建立陈列馆时,资料奇缺。后由相关同志行程万里,到北京、济南、曲阜、上海、杭州、绍兴等林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征集大量有关林纾的文字、照片等文物资料;林纾在外地的后代亲属积极捐献有关的资料和文物。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登上文坛,投身教育。光绪二十六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于是任北京大学讲席。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林纾走上翻译道路实属偶然。1897年2月,相濡以沫的发妻病故,林纾心情极度低落。为了让林纾从丧偶的苦闷中解脱出来,好友魏瀚让他与精通法文的王寿昌(船政学堂的法文教官)合译法国小说。在游船上,王寿昌口译、林纾将之写成文言文的中国第一部“林译小说”、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划时代的译著,1899年正月在福州由畏庐刊行,当时取名《巴黎茶花女遗事》。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为国人见所未见,一时风行全国,备受赞扬。 接着他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专译欧美小说,
先后共译作品180 余种。 介绍有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希腊、德国、日本、比利时、瑞士、挪威、西班牙的作品。 单行本主要由商务印书馆刊行,未出单行本的多在《小说月报》、《小说世界》上刊载。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第二部分展出林纾绘画真迹《畏庐遗迹》和画照25幅以及画论专著,表现林纾对绘画有很深的造诣。 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他以独特的翻译方式、多产的译作及其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林纾的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上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长久以来,林纾的翻译就是译学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译者,林纾本人"不通西文",只能与其他人合作,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这样合作产生的译文,其忠实性、准确性不免让人心存疑虑。而林纾本人又是位深谙古文的爱国文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翻译目的,林纾用"他心目中认为较通俗、较随便、富于弹性的文言"来翻译外国小说,对原作内容进行增删,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原作的某些文化因素进行归化。他这些大胆的翻译行为都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学者们津津乐道。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林纾译界之王的地位,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对后辈苏曼殊,周作人等多有影响。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进入民国时期以后,林纾政治倾向保守,主张维新,晚年对于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更是加以抵制,因而终其一生始终坚持用文言文翻译小说。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林纾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于时。复肆力于画。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花鸟得其师陈文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写实山水是林纾山水画最具特色的部分。林纾以所见的真山水为对象,融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将个人的思想情感细致入微地融入山水中,达到借山水抒写性灵、传情达意的艺术效果。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林纾是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书画家,福建理工大学前身“苍霞精舍”的重要创办人,近年名声逐渐正面,因为之前他被列为保皇派、新文化运动的绊脚石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晚年林纾除去翻译外国文学,留给后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为古文护法,他对古文的感情已成为一种信仰。
1924年,林纾在北京去世。陈宝琛作挽联“由侠入儒,晚节独能怀故绛;因文见道,诸家无不废虞初”。
家住福州:陈兆锵故居·林纾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