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2024-07-15 07:24:01)
标签:

茶坑村

新会陈皮

少年中国说

李蕙仙

王桂荃

杂谈

分类: 赣琼两广
新会梁启超故居坐落于凤山熊子塔下的茶坑村,故居周围沃野田畴环绕,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来这里参观需要事先预约,我们因此在这里等了近一个小时,很是不便。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茶坑村背靠凤山建村,靠近西江、潭江及银洲湖“三水”交汇处,正是依山傍水,钟灵毓秀之所在。著名作家巴金曾慕名到访茶坑村,形容这里是“有山有塔的地方”,简单一笔写透此地形胜。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时间还有多,就先周边看看。茶坑村背靠凤山建村,靠近西江、潭江及银洲湖“三水”交汇处,正是依山傍水,钟灵毓秀之所在。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梁氏先祖到此,见此地有山有靠、“三水”交汇,土地肥沃,便定居此地开基立村。至今,梁姓仍是茶坑村第一大姓。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故居周边都在卖陈皮,也在制作陈皮。新会陈皮柑(茶枝柑)最神奇之处,在于“长皮不长肉、皮甜肉不甜”。自古就“精华在皮”、“皮贵肉贱”。新会陈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茶坑旧乡府,一座黄色外墙的特色建筑,简单而精致,是一座糅合了南北建筑特色与西方建筑风格的园林式建筑,曾经作为茶坑村的中心,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当地乡间流传,这两层高的旧乡府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于1962年返乡主持的设计,建于20世纪60年代, 至今已有50多年。好几组的小朋友都在声情并茂地练习组合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在一片古建筑中,最为特别的还是梁启超故居。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木建筑,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特别是怡堂书室,乃是茶坑村一道靓丽风景,由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时代读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地方。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到点进入梁启超故居,首先是2001年建成的纪念馆,它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沿着水面阶梯而上,进入纪念馆。大厅上梁先生坐像,背后是一墙的《少年中国说》。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纪念馆由“序厅”“少年才俊 新会骄子”“初涉政坛 救亡图存”“漂泊异乡 心系家国”“再造共和 反对复辟”“学术巨擘 享誉中外”共6个部分组成。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与泰戈尔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一共有两位妻子。第一任妻子是李蕙仙,他们于1893年结婚,李蕙仙是李端棻的堂妹,梁启超的妻子李蕙仙共为梁启超生育了梁思顺(女)、梁思成(男)、梁思庄(女)共两女一男。李端棻(1833年—1907年),贵阳市人,同治元年(1862年),应顺天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算是找了一个大靠山。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第二位妻子是王桂荃,她原是李蕙仙的贴身使女,后成为梁启超的侧室,并为梁启超先后生下了梁思永(男)、梁思忠(男)、梁思达(男)、梁思礼(男)、梁思懿(女)、梁思宁(女)共四男二女。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广场上的梁启超塑像。1929年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故居建于清末,与怡堂书室为连体建筑,俱平房式,占地约160平方米。故居有一厨房、一门楼、两天井、一饭厅、一正厅、两耳房,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拱形外门,砖木结构,硬山顶,有灰雕装饰。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书室类似私塾。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窗门的镂空木雕,很精美。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会客厅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厅堂正面隔间,还用于供奉祖先。看来这里除了会客,还用来祭祖。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饭厅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耳房正厅都设花格子,木雕工艺较为普通。为梁启超与妻子李蕙仙新婚居住和其长女梁思顺诞生地。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两间卧室,上有木楼。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正门旁设书房,其上为楼阁式二层建筑,从书房旁设台阶上落。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厅堂的南侧还附筑了一座两层的小楼阁,可在上面读书和眺望。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厨房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1996年梁启超故居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梁启超故居获评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仁堂建于民国时期,当年是村里的新式学校,现在专题展出先生家风家教。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后头还有立梁公祠、大礼堂、旧乡府、供销社、衷玉梁公祠等建筑。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非常注重教育,他和夫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悉心培养,并且关爱备至。梁启超在家庭教育方面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与子女的关系也非常亲密,这种家庭氛围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成就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据悉,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梁启超陆续将子女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在此期间,无论公务忙碌与否,他都坚持以书信的形式与子女进行教育交流。在400多封书信中,从人生道路到婚姻家庭,从衣食消费到作息养身,梁启超都耐心地开导着子女,用沉默的语言传递着他对子女的爱。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有立梁公祠,路过。
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