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二〇:江门陈白沙祠

标签:
学贵知疑小庐山茅龙笔陈献章陈白沙纪念馆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江门陈白沙祠在江门市郊白沙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1985年江门市大修陈白沙祠并辟为陈白沙纪念馆,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
500多年前,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陈献章(世人尊称为“白沙先生”)在江门白沙村经过十年“静坐”收获“自得之学”,提出“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宗,学贵自得,学贵知疑”,被称为“江门学派”。这一学说被认为开启了明朝心学,陈白沙也被后人看作是陆九渊和王阳明之间承前启后的心学宗师,成为岭南地区“从祀”孔庙唯一一人。

白沙龙桔园,里面就是盆景园,盘景种的是龙桔。


白沙龙桔园,里面就是盆景园,盘景种的是龙桔。

牌楼的明楼为布瓦庑殿顶,次楼为布瓦歇山顶,均是绿琉璃剪边。柱头铺间、转角辅作,均为四跳九踩重翘如意斗拱。

白沙先生的父亲于白沙先生出生前便离世,母亲林氏二十四岁守节,终身不嫁,用心哺育陈献文、陈献章二子,受到世人尊敬。

牌坊背后,有“母节子贒”匾。特别是“贒”字,与现代的“贤”是同音同义的异体字,“贒”意为忠臣是国家之瑰宝,即贤人也,此字在《康熙字典》中可以查到。

走入门堂,抬头即见名为“圣代真儒”“江门正派”的牌匾,表明陈白沙先生的文化地位。对于陈献章开创的“白沙心学”,后世评价甚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评价:“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

《圣代真儒》木匾,是在嘉庆十一年(1806)的时候由当时政界名人合署,此匾体现了朝廷对白沙先生的充分肯定以及褒奖。

门前檐下柱梁,木雕甚为精美。


白沙先生的父亲于白沙先生出生前便离世,母亲林氏二十四岁守节,终身不嫁,用心哺育陈献文、陈献章二子,受到世人尊敬。

牌坊背后,有“母节子贒”匾。特别是“贒”字,与现代的“贤”是同音同义的异体字,“贒”意为忠臣是国家之瑰宝,即贤人也,此字在《康熙字典》中可以查到。

走入门堂,抬头即见名为“圣代真儒”“江门正派”的牌匾,表明陈白沙先生的文化地位。对于陈献章开创的“白沙心学”,后世评价甚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评价:“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

《圣代真儒》木匾,是在嘉庆十一年(1806)的时候由当时政界名人合署,此匾体现了朝廷对白沙先生的充分肯定以及褒奖。

门前檐下柱梁,木雕甚为精美。

明正德正丙寅年是(1506年)祭文碑、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所立的《明翰林院檢討白沙陳先生碑記》,
这是白沙祠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碧玉楼。大门紧锁,无法入内。碧玉楼原为白沙先生居住及奉养母亲之所,传白沙先生有碧玉一方,失而复得,特建此楼藏其碧玉,故名碧玉楼。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建白沙家祠时重建,至今保存完好。

陈白沙祠,是一座以保护明代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庭院式历史名人纪念馆,它是陈白沙先生成长以及讲学的地方 ,由曾任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新会县知县袁奎等人为纪念陈白沙捐资建造 。建筑建成于明万历十二年。


陈白沙祠,是一座以保护明代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庭院式历史名人纪念馆,它是陈白沙先生成长以及讲学的地方 ,由曾任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新会县知县袁奎等人为纪念陈白沙捐资建造 。建筑建成于明万历十二年。

《广东新语》有“茅笔”条载:“白沙喜用茅笔,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劲,以茅心束缚为笔,作字多朴野之致。”白沙先生对自己创造的茅龙笔感情甚深,尊称为“茅君”。在他的诗中有赞茅龙笔之神奇的诗句:“茅君稍用事,入手称神工”。

园子不小,这塑像是陈母教子。


园子不小,这塑像是陈母教子。

白沙祠的西侧是旧民居,称为“白沙故里”



蔡李佛始祖馆和江门白沙洪圣馆

这里介绍的是江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台山民歌、大鳌咸水歌、双水蕉树龙等。

还有马冈鹅繁育、龙乡游龙、潮连洪圣庙会等。


小庐山碑亭





蔡李佛始祖馆和江门白沙洪圣馆

这里介绍的是江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台山民歌、大鳌咸水歌、双水蕉树龙等。

还有马冈鹅繁育、龙乡游龙、潮连洪圣庙会等。


小庐山碑亭


最后面是陈白沙父母墓地
前一篇:秋游粤西一九:顺德清晖园(下)
后一篇:秋游粤西二一:新会梁启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