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一六:番禺沙湾古镇(上)

标签:
三稔厅留耕堂何氏三杰广东音乐玉虚宫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番禺沙湾古镇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宝墨园多年前专门去过,这回主要奔着这里的国保单位留耕堂而来。承芳里大街旁的水塘,一片的荷叶。
沙湾留耕堂为五开五进的建筑,依照中国古典殿堂式结构,座北朝南,沿中轴线对称分布。正门屋檐的斗拱之下,33个驼峰一字排开,33个小小的驼峰雕刻着繁复的人物故事、虫鱼鸟兽图案,每一个都各有姿态。

留耕堂得名自于该祠堂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大天街东西两边各有堵红砖墙,墙上附有彩色灰塑,内容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呈瑞”等。

留耕堂边上的玉虚宫是沙湾居民供奉北帝的神庙,传说以明成祖像为模特铸造而成,原为何氏申锡堂,建于明代,修整时揉合了清代的建筑风格。

感觉里面塑像挺新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沙湾人必定举办规模盛大的迎神赛会。北帝像出宫巡游,以飘色、醒狮、舞龙、鳌鱼舞等助兴,热闹非凡。首任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更是每年两次前来祈福。

往南走几百米就到了文峰塔。文峰塔曾是古沙湾的制高点,该塔六角三层,塔内供奉了“文魁星”神像,原为乡中读书人和儿童“开冬学”必来叩拜之神。


留耕堂得名自于该祠堂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意即建祠造福后人。

大天街东西两边各有堵红砖墙,墙上附有彩色灰塑,内容有“双龙戏珠””、“龙凤呈祥”、“麒麟呈瑞”等。

仪门,属于沙湾留耕堂的二进。门额是清代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所书“诗书世泽”的石刻,表明沙湾何氏是书香门第。

碑坊由八条石柱分出三个门口,顶上红白石精刻花鸟瑞兽图案,其中有玫瑰、牡丹、菊花、猎鹰等。上檐承以木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四面檐牙高楼,碑坊的主脊是一条用灰塑的手法雕塑出来的头西足东的七彩回龙。


碑坊由八条石柱分出三个门口,顶上红白石精刻花鸟瑞兽图案,其中有玫瑰、牡丹、菊花、猎鹰等。上檐承以木构如意斗拱,层层飘出,四面檐牙高楼,碑坊的主脊是一条用灰塑的手法雕塑出来的头西足东的七彩回龙。

在天井的北面,原是族人节日里演戏的舞台。其基石山由一列15块人理石构成,石上刻有“老龙教子”、“双凤牡丹”、“双狮戏珠”、“犀牛望月”、“苍松文理”及松、梅、竹、菊、牡月等图案,是元、明年间的古石雕。

象贤堂前的月台立面上,15幅石雕镶嵌依次排开,合成了一组特色鲜明的砺石浮雕群,这组石雕群是明代的。


象贤堂前的月台立面上,15幅石雕镶嵌依次排开,合成了一组特色鲜明的砺石浮雕群,这组石雕群是明代的。

沙湾留耕堂的主要特色是柱多、雕刻精、书联丰富。沙湾留耕堂有112条石柱和木柱,这些木柱的原料从东南亚国家采购而来。
进入殿堂,进深达17米多,正中一前一后悬“大宗伯”、“象贤堂”两块红漆金字木匾。


留耕堂旧匾


沙湾始祖何德明迁来后,他的儿子何起龙中了进士。100多年后,何起龙的曾孙何子海延续了祖辈的辉煌,他极具文采,为官清廉,深得明初名士宋濂等人的赏识。为表彰何氏曾祖孙俩的功绩,广东行省中书参知政事郑允成为何起龙立了一块金石绿底的“大宗伯”楷书横匾,置于沙湾留耕堂的象贤堂内,意思即何起龙官至太常寺卿,是当时的“大宗伯”。

留耕堂旧匾

象贤堂由4条石柱和21条两人合抱的木柱支撑。梁、枋、驼峰斗拱均有三纹鸟兽、花果虫鱼等复杂木雕
。

堂内大屏风上刻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题写的《忝为沙湾司本善乡何族已丑联寿之典序》,为现代新制。


铁牛,重约70公斤,乃清乾隆五一年围筑白水潭沙和青罟沙时铸造,作为拍围造田产权地界的标志。这是何姓家族在清代中期大规模开发沙田的有力见证。


第四进是后寝和东西庑廊,廊中八个被雕成仰覆莲花瓣的红砂石柱基础是明代的遗物。


堂内大屏风上刻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题写的《忝为沙湾司本善乡何族已丑联寿之典序》,为现代新制。


铁牛,重约70公斤,乃清乾隆五一年围筑白水潭沙和青罟沙时铸造,作为拍围造田产权地界的标志。这是何姓家族在清代中期大规模开发沙田的有力见证。


第四进是后寝和东西庑廊,廊中八个被雕成仰覆莲花瓣的红砂石柱基础是明代的遗物。


感觉里面塑像挺新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沙湾人必定举办规模盛大的迎神赛会。北帝像出宫巡游,以飘色、醒狮、舞龙、鳌鱼舞等助兴,热闹非凡。首任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更是每年两次前来祈福。

往南走几百米就到了文峰塔。文峰塔曾是古沙湾的制高点,该塔六角三层,塔内供奉了“文魁星”神像,原为乡中读书人和儿童“开冬学”必来叩拜之神。

镬耳屋是典型岭南传统风格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三稔厅的镬耳最为饱满,特色最鲜明。

三稔厅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也是沙湾的音乐厅。

天井里的石雕盆。“三稔厅”的名字来自院子里的这株三稔树。三稔果与杨桃极为相似,只是吃起来味道极酸,而粤语“好酸”与“好孙”谐音,寓意儿孙满堂。

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常在三稔厅邀请集邑人和省内外音乐爱好者,演奏、研讨、创作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大量广东音乐名曲就是在这段时间面世的。

厅两侧一副对联写着:赛龙歌夺锦,晓梦听啼莺。两首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晓梦啼莺》皆在文中,足见建筑与众不同的音乐色彩。


三稔厅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也是沙湾的音乐厅。

天井里的石雕盆。“三稔厅”的名字来自院子里的这株三稔树。三稔果与杨桃极为相似,只是吃起来味道极酸,而粤语“好酸”与“好孙”谐音,寓意儿孙满堂。

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常在三稔厅邀请集邑人和省内外音乐爱好者,演奏、研讨、创作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赛龙夺锦》等大量广东音乐名曲就是在这段时间面世的。

厅两侧一副对联写着:赛龙歌夺锦,晓梦听啼莺。两首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晓梦啼莺》皆在文中,足见建筑与众不同的音乐色彩。

三稔厅约建于清嘉庆年间,属于何氏大宗祠“留耕堂”的一座分支祠堂,清末著名琵琶演奏家何博众就经常在此教授音乐。20世纪20年代中期,三稔厅成为广东音乐界、曲艺界精英荟萃之地,何博众之孙、广东音乐著名作曲家何柳堂,自幼就在“大厅”接受音乐的熏陶。


前一篇: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后一篇:秋游粤西一七:番禺沙湾古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