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2024-07-08 07:12:07)
标签:

卧瓢庐

深柳堂

瑜园

玲珑水榭

临池别馆

杂谈

分类: 赣琼两广
余荫山房是清代广东四大古典私家园林之一,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于同治十年(1871年)。因其是四大名园中唯一能基本保存原貌的,并以其“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卧瓢庐为硬山顶风火墙建筑,是园主人专为宾友憩息而设的小庐舍。庐中陈设简朴,窗户设计别开生面。北面是一排百叶窗,有通风采光功能。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南面是一排镌嵌着蓝白相间的玻璃满州窗,透过蓝色玻璃的重迭变换,观看窗外的景色,就能观赏到南方难得一见的“千里冰封”和“香山红叶”景致。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卧瓢庐临水。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廊桥分东西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后面的深柳堂是园主会客之所,取名沿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它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柱联:“鸿爪为谁忙,忍抛故里园林,春花几度,秋花几度;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深柳堂是全园的视觉中心,又与临池别馆隔池相对,互成对景,而堂前的古藤花架遮荫同时又有框景的作用。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两件珍奇的“松鹤延年”“松鼠葡萄”木刻大花罩,刀法细腻,巧夺天工。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深柳堂匾,胡根天书。胡根天(1892年9月—1985年6月)。胡根天历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深柳堂堂内书香浓郁,珍品极多,木雕精品琳琅满目,名家墨宝闪耀清华。在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的书法作品。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其中有清代名人刘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的诗句和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这里最特别也是最容易被错过的就是紫红色的琉璃花窗。每个晴朗的上午阳光通过彩窗晒进来都会在地上投下紫红的光影,相当漂亮。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三十二幅桃木扇画,把深柳堂装饰得富丽堂皇,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在空间组织上,两幢花罩把室内分割成流通的两“厅”。分别利用碧纱橱和扇格分隔成封闭的、私密性很强的、完整的一“室”两“间”,从而使内部空间充满魅力。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浣红跨绿廊桥是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桥廊高于堤廊,形制歇山。桥廊全场只有20米,将桥、廊、亭、栏巧妙地构成一体,精致。该廊桥把园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故名“浣红跨绿”。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廊檐柱联:“别馆恰临池洗砚有时鸥可狎,回廊移步月寻诗不觉鹤相随。”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 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馆舍真是精妙绝伦。外观新颖,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馆内朴素简洁,与深柳堂形成鲜明对照。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印月花窗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夹墙上的彩色浮雕画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红雨绿云景观。“红雨”狭指深柳堂前的炮仗花,盛花期时开花一串串,池塘落英缤纷,状如一片红雨,蔚为壮观。泛指整座园林,四时花果不断,姹紫嫣红,非常美丽。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余荫山房的布局巧妙,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等园林所需的全部元素尽纳于园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吞虹门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玲珑水榭为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窗户八面开启,玲珑通透,置身水中,是园主人邀集骚人墨客挥毫雅叙的地方。因使用功能需要,所以体量较大,反映了岭南园林文化务实的特点。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榭内设八条檐柱四条金柱,均用坤甸木制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启窗向外观赏四周景物,清晰可见。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榭中有园主人亲笔撰写的对联:“每思所过名山,坐看奇石皴云,依然在目;漫说曾经沧海,静对明漪印月,亦足莹神。”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余荫山房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添建了“瑜园”,以作息居宴客之所,其子女亦曾在瑜园居住。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瑜园以船厅为中心,底层船厅外有小型方尺一个,建筑平面迂回曲折,内有桥、亭、池、馆,有观音堂、罗汉堂等。观鱼桥与船厅相映成趣,游人及此无不驻足留连。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瑜园建筑高且密集,庭院散布其间,东南角庭院是最大的一处。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瑜园底层有船厅,厅外设有小型方池。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彩色玻璃在广东常被称为满洲窗,是岭南园林建筑装饰的特点之一,其图案丰富、工艺精湛,透过玻璃看园中景色色彩斑斓,别有趣味。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二楼设书房、居室。自二楼平台上俯视,园内景色及余荫山房的亭榭台阁及山石池水,均可饱览无遗,实为借景的成功范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第二层为玻璃厅,在此可将余荫美景尽收眼底。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听雨轩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瑜园里布置的婚房,传说主人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在新婚前夜居住过,于是也被称为“小姐楼”。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瑜园门厅、正厅为三间厅堂形式,外观两扇黑漆大门和高大的围墙,呈现出庄重严肃的气氛。而厅、斋等建筑,则采用楼阁形式,门窗格扇开敞、通透,建筑直接通向内庭、天井和平台,使室内与室外渗透相通,加上装饰、纹样、色彩和家具均选自本地,故更富有南国风味。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来薰亭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竹窗对联:余荫园林成史载,山房无恙可陶情。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秋游粤西一五:番禺余荫山房(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