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标签:
海不扬波皇祐五年牒大宋新修广利王之碑东汉铜鼓浴日亭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我们本日开始离开广州城区开始自驾游,一早来的西湾悦汇城的神州店取车,一切顺利。

浴日亭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面临水,是昔日观看日出的好地方。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几次入京会试未中,遂闭门读书,“遂筑一台,名日阳春,日静坐其中,足不出阈外者数年。”他的著述,后人编为《白沙子全集》,《明史》卷283有传,《明儒学案》有“白沙学案”。


清代古码头是迎接“哥德堡号”重返黄埔,南海神庙建设前广场时发现的。古码头的发现,证明清代的珠江水仍到“海不扬波”牌坊前,到南海神庙的人大都在此离船登岸。码头用麻石铺彻,共九级亲水台阶,通往庙内的路上铺五板麻石,喻为九五之尊,皇家气派。引路的两边留有圆形的“火烧坑”,是昔日信众三更生火烧猪,五更敬神习俗的遗迹。



海不扬波牌坊。明代以前为木结构牌坊,明代以后改为石牌坊,现存的石牌坊是清代建设,三间、四柱、二楼建筑风格,石质粗犷、古朴是典型的清代遗风。

“海不扬波”石牌坊,因其建筑粗犷且精美,成为南海神庙的“庙徽”而广为流传。珠三角及港澳地区有三十来块“海不扬波”牌坊,唯南海神庙的“海不扬波”为正宗。
南海神庙头门前一对红砂石雕成的石狮子,威猛生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红砂石容易风化,石狮子腐蚀严重,其威猛雄健已不如以前,为了防止其继续风化,已用玻璃板保护起来。

大门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大门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仪门即礼仪之门。按礼制,中间大门为王侯贵族出入,官阶低者和百姓只能从侧门进出。大门上有“圣德咸沾”牌匾,两旁石鼓还巧藏封侯爵禄图(蜂、猴、雀、鹿)寓意皇恩浩荡,普及众生,凡进此仪门,来年便可封侯和发家致富。

《南海神庙敕牒碑》也称《皇祐五年牒》,高156厘米,宽86厘米,厚13厘米。碑身三截刻,上部刻敕牒,中部为元绛奏章,下部为元绛撰记,总1200余字。



《南海神庙敕牒碑》也称《皇祐五年牒》,高156厘米,宽86厘米,厚13厘米。碑身三截刻,上部刻敕牒,中部为元绛奏章,下部为元绛撰记,总1200余字。


庙内尚存唐代韩愈碑、宋开宝年间石碑和历代皇帝御祭石碑多方,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仅剩47块,计有唐碑1块,宋碑3块,元碑2块,明碑20块,清碑4块,新复制碑刻8块,今人书历代诗词碑刻9块。
大殿是南海神庙最中心、最雄伟的建筑,1986年修建而成。大殿仿明代建筑风格,为歇山顶,飞檐单铺双下昂,24根红色巨柱,擎楼托顶,横梁飞架,驼峰斗拱,全部入榫而不用一根钉。

古庙修复的殿堂建筑,大部分梁柱、木架、斗拱采用进口的坤甸木料,屋顶的正脊侧脊采用石湾陶瓦、博古花板,飞龙戏珠,鳌鱼镇脊,彩凤朝阳,神兽护卫,结构精巧,巍峨恢宏,轩昂大度。


古庙修复的殿堂建筑,大部分梁柱、木架、斗拱采用进口的坤甸木料,屋顶的正脊侧脊采用石湾陶瓦、博古花板,飞龙戏珠,鳌鱼镇脊,彩凤朝阳,神兽护卫,结构精巧,巍峨恢宏,轩昂大度。

南海神,南方之神。据唐朝文学家韩愈《南海神庙碑》:“海于天地间,为物最巨,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祝融属南方之神(在“五行”中,南方属火),本为火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了南海之神。
始建于唐代的浴日亭,历经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今亭内立有苏东坡《浴日亭》诗碑,为南宋广州知州留筠临摹苏东坡手书刻碑;碑背有明代岭南名儒陈献章以茅龙笔所书《浴日亭追次东坡韵》诗碑。

浴日亭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面临水,是昔日观看日出的好地方。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几次入京会试未中,遂闭门读书,“遂筑一台,名日阳春,日静坐其中,足不出阈外者数年。”他的著述,后人编为《白沙子全集》,《明史》卷283有传,《明儒学案》有“白沙学案”。

浴日亭 苏轼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阳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顔。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浴日亭追次东坡韵》陈献章
残月无光水拍天,渔舟数点落前湾。赤腾空洞昨宵日,翠展苍茫何处山。
顾影未须悲鹤发,负暄可以献龙颜。谁能手抱阳和去,散入千崖万壑间。

前一篇:秋游粤西〇九:广州沙面
后一篇:秋游粤西一一:广州黄埔军校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