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海边的蚬子
东海边的蚬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5,992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2024-07-01 06:47:27)
标签:

海不扬波

皇祐五年牒

大宋新修广利王之碑

东汉铜鼓

浴日亭

杂谈

分类: 赣琼两广
我们本日开始离开广州城区开始自驾游,一早来的西湾悦汇城的神州店取车,一切顺利。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取车后前往向东32公里的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坐落于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场所,供奉南海神也是火神的祝融 。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2005年底,南海神庙周边环境整治过程中,考古专家在庙西南侧发掘出明代古码头遗址,遗址由码头、道路、小桥构成,全长125米,东西宽5.5米,长条形的红砂岩砌筑而成,由南到北延申至浴日亭脚下。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经专家考证,这是广州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一带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码头遗址。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小山坡下,一排可能是明清时期的石像生,摆列成行。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清代古码头是迎接“哥德堡号”重返黄埔,南海神庙建设前广场时发现的。古码头的发现,证明清代的珠江水仍到“海不扬波”牌坊前,到南海神庙的人大都在此离船登岸。码头用麻石铺彻,共九级亲水台阶,通往庙内的路上铺五板麻石,喻为九五之尊,皇家气派。引路的两边留有圆形的“火烧坑”,是昔日信众三更生火烧猪,五更敬神习俗的遗迹。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海不扬波牌坊。明代以前为木结构牌坊,明代以后改为石牌坊,现存的石牌坊是清代建设,三间、四柱、二楼建筑风格,石质粗犷、古朴是典型的清代遗风。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海不扬波”石牌坊,因其建筑粗犷且精美,成为南海神庙的“庙徽”而广为流传。珠三角及港澳地区有三十来块“海不扬波”牌坊,唯南海神庙的“海不扬波”为正宗。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头门建于清代,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分心墙用两柱,前后两侧均设塾台,梁架雕刻图案纹饰。硬山顶,二龙争珠陶塑瓦脊。门前置一对明代红砂岩石狮。门两侧为八字墙影壁。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头门前一对红砂石雕成的石狮子,威猛生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红砂石容易风化,石狮子腐蚀严重,其威猛雄健已不如以前,为了防止其继续风化,已用玻璃板保护起来。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大门前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上世纪60年代,南海神庙大殿被毁,后殿改建,东西两廊被改建为课堂,不少古碑刻被推倒,原万里波澄碑刻及碑亭等被拆毁,庙内神像全部被砸毁。80年代重修的南海神庙以文献记载中的明代建筑形制为蓝本进行复原。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仪门即礼仪之门。按礼制,中间大门为王侯贵族出入,官阶低者和百姓只能从侧门进出。大门上有“圣德咸沾”牌匾,两旁石鼓还巧藏封侯爵禄图(蜂、猴、雀、鹿)寓意皇恩浩荡,普及众生,凡进此仪门,来年便可封侯和发家致富。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敕牒碑》也称《皇祐五年牒》,高156厘米,宽86厘米,厚13厘米。碑身三截刻,上部刻敕牒,中部为元绛奏章,下部为元绛撰记,总1200余字。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宋碑也叫开宝碑,是南海神庙第二块镇宝之碑。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在庙头门的西侧,立《大宋新修广利王之碑》。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庙内尚存唐代韩愈碑、宋开宝年间石碑和历代皇帝御祭石碑多方,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仅剩47块,计有唐碑1块,宋碑3块,元碑2块,明碑20块,清碑4块,新复制碑刻8块,今人书历代诗词碑刻9块。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庙宇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仪门、礼亭、南海神大殿、昭灵宫(后殿)共五进,一进高于一进,其他附属建筑均以五进为中心,左右对称,是较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建筑。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明碑又名洪武碑,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碑文的内容是取消前代各种为南海神的封号,改封为“南海之神”,明碑是块巨大的石碑,体现明代建筑大气大度的风格。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清碑也叫康熙碑,是康熙皇帝在南海神庙立的巨碑。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帝五十大寿,御书立“万里波澄”巨碑,是南海神庙唯一由皇帝亲笔题字的碑文。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礼亭又称拜亭,是古人放贡品及拜祭的地方。原建于明代,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后毁。1990年仿明代风格重建。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亭中间有一口出土于高州的东汉铜鼓,是中国第三大铜鼓。鼓身花纹精致细密,鼓边有青蛙六只栩栩如生,足见东汉时高超的铸造工艺。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大殿是南海神庙最中心、最雄伟的建筑,1986年修建而成。大殿仿明代建筑风格,为歇山顶,飞檐单铺双下昂,24根红色巨柱,擎楼托顶,横梁飞架,驼峰斗拱,全部入榫而不用一根钉。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古庙修复的殿堂建筑,大部分梁柱、木架、斗拱采用进口的坤甸木料,屋顶的正脊侧脊采用石湾陶瓦、博古花板,飞龙戏珠,鳌鱼镇脊,彩凤朝阳,神兽护卫,结构精巧,巍峨恢宏,轩昂大度。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南海神,南方之神。据唐朝文学家韩愈《南海神庙碑》:“海于天地间,为物最巨,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祝融属南方之神(在“五行”中,南方属火),本为火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了南海之神。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位于“扶胥之口,黄木之湾”。扶胥港在唐宋时期是广州重要的外港,因此南海神庙作为祭祀建筑的同时也成为港口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昭灵宫也叫“后殿”,在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年修建时,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昭灵宫是南海神夫人的寝宫,南海神夫人在宋朝时期被封为“明顺夫人”。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是中国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庙,在对外交通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也是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见证和重要史迹。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后头,还有不大的关帝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神庙西侧,建了民俗文化园。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朱雀台这里,还有“香山公会”碑。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章丘岗上有浴日亭,是古代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期即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始建于唐代的浴日亭,历经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今亭内立有苏东坡《浴日亭》诗碑,为南宋广州知州留筠临摹苏东坡手书刻碑;碑背有明代岭南名儒陈献章以茅龙笔所书《浴日亭追次东坡韵》诗碑。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浴日亭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面临水,是昔日观看日出的好地方。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早年师从吴与弼,学程朱理学,几次入京会试未中,遂闭门读书,“遂筑一台,名日阳春,日静坐其中,足不出阈外者数年。”他的著述,后人编为《白沙子全集》,《明史》卷283有传,《明儒学案》有“白沙学案”。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浴日亭  苏轼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阳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顔。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浴日亭追次东坡韵》陈献章
残月无光水拍天,渔舟数点落前湾。赤腾空洞昨宵日,翠展苍茫何处山。
顾影未须悲鹤发,负暄可以献龙颜。谁能手抱阳和去,散入千崖万壑间。
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