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粤西〇九:广州沙面

标签:
咖啡博物馆汇丰银行旧址友好园天主教圣母堂法国兵营旧址杂谈 |
分类: 赣琼两广 |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这样的沙洲成居住地,如同福州的鳌峰洲、鸭母洲。鸦片战争后,后沦为英、法租界。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

正立面排列6条贯通二、三层的希腊多立克式巨柱,雄壮有力,上顶屋顶通长横额,横额上部正对巨柱位置设小柱,中部设三角形山墙压顶。整个正立面的西方古典竖向三段式界线分明。 正立面入口用西方古典花岗石山花门装饰,山门两侧柱用希腊多立克方柱,与上部造型相呼应。大门山花顶上有石刻“BANK OF TAIWAN LTD”字样。


沙宣洋行旧址,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建于19世纪末。沙宣洋行是英籍犹太人沙宣家族在亚洲设立的企业机构。创始人大卫•沙宣1792年生于巴格达,从十二世纪开始,沙宣家族就开始在巴格达经营。大卫的父亲萨利赫在土耳其经商,成为名门望族,人称“宫廷犹太人”。

主入口朝向西北。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由于建筑用途多样,致使出入口复杂。首层西北部分原是银行,现在成了灯塔咖啡厅。

省外事办就是当年的英领馆主楼位置。当年这是沙面占地面积最大的外国领事馆。

即将入夜时分,我们来这里晃悠。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建立在此的机构,包括太古洋行(英)、美孚洋行(美)、三菱洋行(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这些至今还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大鳄。

曾经的法国兵营旧址


建立在此的机构,包括太古洋行(英)、美孚洋行(美)、三菱洋行(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这些至今还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大鳄。

曾经的法国兵营旧址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

圣母堂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向往“天国”的特征。


圣母堂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向往“天国”的特征。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这栋楼,现在成了荟萃艺术学院,一层作了咖啡厅。

台湾银行广州支行旧址,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楼房,新古典主义风格,

这栋楼,现在成了荟萃艺术学院,一层作了咖啡厅。

台湾银行广州支行旧址,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坐北朝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楼房,新古典主义风格,

正立面排列6条贯通二、三层的希腊多立克式巨柱,雄壮有力,上顶屋顶通长横额,横额上部正对巨柱位置设小柱,中部设三角形山墙压顶。整个正立面的西方古典竖向三段式界线分明。 正立面入口用西方古典花岗石山花门装饰,山门两侧柱用希腊多立克方柱,与上部造型相呼应。大门山花顶上有石刻“BANK OF TAIWAN LTD”字样。


沙宣洋行旧址,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建于19世纪末。沙宣洋行是英籍犹太人沙宣家族在亚洲设立的企业机构。创始人大卫•沙宣1792年生于巴格达,从十二世纪开始,沙宣家族就开始在巴格达经营。大卫的父亲萨利赫在土耳其经商,成为名门望族,人称“宫廷犹太人”。

主入口朝向西北。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平面呈L形。由于建筑用途多样,致使出入口复杂。首层西北部分原是银行,现在成了灯塔咖啡厅。

省外事办就是当年的英领馆主楼位置。当年这是沙面占地面积最大的外国领事馆。

汇丰银行旧址,为广州沙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初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重建于1920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楼房,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占地面积1140平方米。
建筑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部与西南部作削角处理。


前一篇:秋游粤西〇八:广州圣心大教堂
后一篇:秋游粤西一〇:黄埔南海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