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天·马尾船政文化城·上

标签:
左宗棠沈葆桢绘事院船政轮机厂中国第一架飞机杂谈 |
分类: 闽都十邑 |
马尾造船厂,小时候就来参观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育,并没提这里的船政文化,成了厂区更不是普通市民就随便进出,直到这两年成了文化城景区。
左宗棠、沈葆桢等清廷重臣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在这里设局造船、兴办学堂、筹建海军,由此照亮了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奋斗之路,孕育出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丰硕成果,培养出诸多仁人志士和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

绘事院初名“绘事楼”画馆,清同治七年(1868年)建,是法国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上层为绘事楼(绘事院),绘制船身构造图样、绘制机器图样以及测算、设计;下层为合拢厂(安装车间),占地1689平方米。绘事院现为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

船政学堂注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设立绘事院、艺圃等。绘事院学生学制图、绘算,艺圃培养中高级造船工人。绘事院优秀生可升入前学堂,艺圃也有学生进入后学堂。


绘事院初名“绘事楼”画馆,清同治七年(1868年)建,是法国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上层为绘事楼(绘事院),绘制船身构造图样、绘制机器图样以及测算、设计;下层为合拢厂(安装车间),占地1689平方米。绘事院现为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

船政学堂注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设立绘事院、艺圃等。绘事院学生学制图、绘算,艺圃培养中高级造船工人。绘事院优秀生可升入前学堂,艺圃也有学生进入后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早期,聘欧籍洋员来厂造船并订立合同:以洋监督日意格为首的外聘团队,在五年时间内(从1869年2月起算),须在马尾制造轮船16艘,同时还要教会船政员工能自主制造和驾驶轮船。
为此,船政建厂之际,也创设船政学堂,分两大专业,一为船舶制造,亦称前学堂,以法语教学;二为轮船驾驶,称后学堂,以英语教学。经过正式招生,船政学堂1867年2月开学。由于前学堂属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难度很大,不少学生跟不上课程而退学。

造船工程展开后,由洋员主持的绘事院工作量繁多,图纸的绘制和现场放样需要大批人手。船政即招收一批聪颖少年作为洋员帮手,称为艺徒。艺徒们工作勤奋且好学,他们必须掌握外语,学会识别图纸,所以他们也要读法文,学习绘图。


造船工程展开后,由洋员主持的绘事院工作量繁多,图纸的绘制和现场放样需要大批人手。船政即招收一批聪颖少年作为洋员帮手,称为艺徒。艺徒们工作勤奋且好学,他们必须掌握外语,学会识别图纸,所以他们也要读法文,学习绘图。

边干边学中,年轻人进步很快。当船政前学堂生员不足之际,经洋员推荐,船政大臣沈葆桢破格从中选拔十位艺徒,充实到制造专业班,与正规招考的学生一道学习。他们虽然入学晚了近一年,但有绘事院工作基础,对造船技术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专业课程很快跟上。


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指出:中国的职业教育是从马尾开始。船政绘事院的艺徒教育很有成效,沈葆桢从中得到启发,紧接着又开办了培训各工种艺徒的学校,称为“艺圃”。艺圃为船政培育出众多可担任技术领班的人才,有力地推动了船政造船发展。

“扬武”号巡洋舰


“扬武”号巡洋舰

二楼有不少的空闲座位
甲型1号水上飞机是中国人巴玉藻、王助等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该机于1919年8月制造完成。飞机试飞时因操纵不当,飞机失速侧滑坠水,人存机毁。飞机工程处1920年又制造出同型飞机一架,顺利通过了试飞
。是一架100匹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公升,飞行高度3690公尺,可航行3小时,航距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枚。

铁胁厂是船政史上重要的生产车间,不仅见证了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还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起步。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为铁胁与飞机制造的专题展示馆。



铁胁厂是船政史上重要的生产车间,不仅见证了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还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起步。如今这里被改造成为铁胁与飞机制造的专题展示馆。


前一篇:兔年春天·福州上下杭·三捷河畔
后一篇:兔年春天·马尾船政文化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