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约金秋87·禹州神垕古镇·上

标签:
天宝寨伯灵翁庙卢钧窑择六要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钧瓷发源于河南禹州,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现象著称于世。古镇景区入口,神垕镇由东西南北四座古寨组成。
神垕古镇因窑火千年不熄被誉为“活着的古镇”, 神垕古镇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诗句美誉。

过街口,就是伯灵翁庙,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据说在明朝弘治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过几次。门柱上联:灵丹宝籙传千古,下联:坤德离功利万商。

山门外建一间抱厦,设计精巧,上面雕刻有《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边各有一只石狮子,张牙舞爪、威风凛凛。

过街口,就是伯灵翁庙,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代。据说在明朝弘治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过几次。门柱上联:灵丹宝籙传千古,下联:坤德离功利万商。

山门外建一间抱厦,设计精巧,上面雕刻有《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神话故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两边各有一只石狮子,张牙舞爪、威风凛凛。
牌楼的夹杆石,透着岁月的历史。
老街的故址是在肖河两岸的五个古老村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使五个村庄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神垕镇。

先参观卢钧窑,这家创建于1879年,是拥有130历史的家族式传承窑口。河南省博物院《钧瓷大事记》史料记载:卢钧窑曾为慈禧太后60大寿烧制“禹贡九鼎”等共36件寿礼,也曾于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并勇夺金奖。


先参观卢钧窑,这家创建于1879年,是拥有130历史的家族式传承窑口。河南省博物院《钧瓷大事记》史料记载:卢钧窑曾为慈禧太后60大寿烧制“禹贡九鼎”等共36件寿礼,也曾于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并勇夺金奖。

1879年(清光绪五年),神垕陶瓷艺人、现代钧瓷工艺奠基者卢振太于神垕创建卢钧窑,穷尽毕生之力,终于成功恢复传统钧瓷工艺,更由其子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独创“卢钧”秘法,自元末至清代断烧500余年的中国钧瓷自此重生。


”百年卢钧”产品陈列室,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神垕瓷窑商号集资重修伯灵翁庙(窑神庙)及戏楼,卢振太长子天福烧造两件钧瓷狮子驮宝瓶,置于窑神大殿和戏楼正脊之上,并铭记于《重修大殿暨戏楼道房碑序》中。铭文曰:“卢天福敬献大殿戏楼钧瓷宝瓶”。



卢钧窑于清末恢复了自元末明初失传的钧瓷烧制工艺,结束了钧瓷生产历时五百余年的空白期,这也标志着钧瓷历史的重新接续和近现代钧瓷史的开端。

在继承恢复后的北宋官窑钧瓷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卢钧”工艺流派,这是现代钧瓷工艺体系的奠基。当下中国钧瓷高端工艺的主流,主要承袭学习的就是卢钧的传统。
1894年(光绪二十年),卢钧窑受河南巡抚田文烈、禹州知州曹广权之命烧制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寿礼三十六件和仿制国器“禹贡九鼎”进京。这标志着钧瓷在继宋、金、元之后,再进宫廷。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厚重,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举世无双。因此,鉴赏钧瓷,需要人们用心去领会,这与个人对美的理解、对钧瓷的感悟深浅密切相关。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厚重,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举世无双。因此,鉴赏钧瓷,需要人们用心去领会,这与个人对美的理解、对钧瓷的感悟深浅密切相关。



钧瓷之所以名贵,既在于器物造型端庄古雅、胎骨坚实、玉润透彻、晶莹欲滴,还在于窑变丰富,浑然天成,天青、月白、玫瑰紫、海棠红、朱砂红、胭脂红、孔雀蓝、宝石蓝、茄皮紫、玫瑰紫、海棠红等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变化无穷的色彩美。
鉴赏钧瓷,从“外六相”和“内六品”开始。“外六相”是指钧瓷外部的型、质、声、色、纹、境等六个方面。“内六品”为气、势、情、韵、灵、神等六个方面。


宋钧之所以被称为神品,代表着钧瓷的最高审美标准,这与宋朝皇室的宣扬是分不开的,在宋徽宗的高艺术鉴赏力,使得钧瓷的审美,起步很高,宋徽宗是道教的推崇者,他的审美体现了中国最为高深莫测的写意审美。



宋钧之所以被称为神品,代表着钧瓷的最高审美标准,这与宋朝皇室的宣扬是分不开的,在宋徽宗的高艺术鉴赏力,使得钧瓷的审美,起步很高,宋徽宗是道教的推崇者,他的审美体现了中国最为高深莫测的写意审美。

“择六要”是对钧瓷艺术品的综合归纳,指珍、奇、妙、绝、名、贵六个方面。一般解释是“珍在自然窑变,奇在意境图画,妙在纹路开片,绝在自然天成,名在名匠名窑,贵在钧龄钧神。”
院内的作坊。
前一篇:豫约金秋86·郏县三苏园
后一篇:豫约金秋88·禹州神垕古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