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2024-01-13 06:52:18)
标签:

接圣桥

珍珠帘

翠岚亭

望州亭

悬钟阁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继续汝州风穴寺的游览。出官厅,穿过旁边角门,顺着石板弯弯路,前方单独的一座是观音阁。这一片,是当年闻名全国的电影《少林寺》的取景点。风穴寺的山泉非常独特,在不到500平方米的地方,涌出五六眼山泉,成为历代僧众和附近群众取水的圣地,因此这里的众多建筑也均与水有关。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接圣桥建于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据史料记载,乾隆游风穴寺时,被寺内优美景色所陶醉,信步向观音阁走来,行至小桥,诗兴大发,随口吟道:“翠竹青,青山绿水甲天下。”憨休方丈看到皇上高兴,顺口接道:“接圣桥,桥上皇恩满九州。”接圣桥由此而名。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观音阁建于明嘉靖年间,在寺东北部沟壑之中。为三间楼阁重檐歇山式。阁前有大悲泉。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观音阁旁,是一座二层小亭“涟漪亭”。该六角亭与观音阁建于同时期。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亭后竹园里涌出一道清泉,经涟漪亭内的“龙道”流入涧底,与珍珠帘水交汇,传说当年乾隆皇帝游风穴寺时曾饮此泉,故名「龙泉」。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涟漪亭内的龙道,像不像浙江兰亭的曲水流觞?边上有“流水音”的题刻。龙道是一个寿字。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曲径通幽坊,据说是当年拍电影《少林寺》而建的。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水位太低了,对不?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前面就是当年《少林寺》的取景处。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就是这里,叫珍珠帘,当年拍李连杰和他的师兄弟锻炼用悬臂提水。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三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盘山而上,俯视观音阁等处。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半山处的恩波亭,在爬山之余可以欣赏到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翠岚亭,与望州亭均位于风穴山的峰顶。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群山环拱,状若莲台,故有“九龙朝风穴,莲台建古刹”之称。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这样看七祖塔,感觉日本寺庙的塔都是从这里学去的。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俯瞰风穴寺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夕阳下的翠岚亭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南望汝水如带;龙山、黄麓山似两头雄狮对峙左右;北眺玉皇山诸峰犹如九龙盘卧。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望州亭,建于明代,确实不像我们想象的亭子的模样,是一座三间歇山建筑,斗拱少而简洁,浑朴之气~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亭前竖有明代弘治十四年的《重修翠兰亭记》碑,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望州亭为风穴寺的制高点,临亭俯瞰,全寺亭台楼榭、殿堂塔阁一览无余。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步步向下,七祖塔总是最大的目标。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元代罗汉殿,硬山式建筑。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殿前的石鼓摸得发亮。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殿内的十八罗汉,各显神通。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还有一座关圣殿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悬钟阁建于寺院西南角一丈八尺高的方三丈石台上。为歇山式重檐三滴水建筑,飞檐挑角,巍峨壮观,古朴典雅。可惜无法入内参观。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阁内有四根粗大的木柱,顶天立地,柱端架着一横梁,梁上悬挂宋代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铁铸大钟一口,钟高六尺有余,口面四尺六寸多宽,重 9999 斤,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也是河南省现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口铁钟。此钟铸造精致,音律准确,声音洪亮,故而明人张维新就留有“一声法撞飘空界,满地松阴宝月寒”的诗句,因此,“风穴钟声”就成为汝州八景之一。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多来个角度。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风穴寺的特色: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依山就势,布局自由,高低错落有致,完全打破了北方寺院以中轴线对称分布建筑的传统艺术,融南北园林建筑风格为一体。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风穴寺上塔林,位于寺院西北约200多米的山坡处,现存灵塔12座,建造时间基本在明万历与嘉靖年间,距今大约在四五百年之间,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个时期风穴寺的兴盛。塔的主人多为寺院首座、提点、长老等高僧,除个别之外,塔铭基本保存完好。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风穴寺的塔林,包括唐、元、明、清和近代的僧人墓塔及其他砖塔石塔146座,数量仅次于河南登封少林寺和山东长清灵岩寺,位居中国第三。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下塔林就位于寺院山门南约一里之处。下塔林,资料上说有百余座之多。可惜大门紧锁。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下塔林的建塔从元代到现代,最近者则为建国后的2004年,跨度近670年。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红墙外,我们告别这免费的寺庙景区,追着夕阳而去。

豫约金秋82·汝州风穴寺·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