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约金秋78·伊川二程文化园(下)

标签:
程林御碑亭明道先生伊川先生杂谈 |
分类: 鄂豫齐鲁 |
继续伊川二程文化园的游览。两圣殿门口对联为“甘雨春风纯乎纯矣,烈日秋霜正者正也。”上联指程颢教书立学,桃李满天下,品行纯正,为人楷模。下联指程颐直言敢谏,不随波逐流,为官一任,刚正不阿。

来到程林,这里才是国保单位,是我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



墓园内,还有不少保留下来的石像生。




程林中,程伊川、程明道和程伯温三位宋儒的墓碑都是雍正年间立的,

谢良佐是程颢、程颐的四大弟子之一,依据程颢的说法,他是最早提出洛学的特点在于“拈出天理二字”的人,认为天理二字连用,表明天与理同义,可以互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杨时积极倡道东南,传播洛学,号称“南渡洛学大宗”。他因质疑程颐从《西铭》中概括出理一分殊的命题,而借“分”“分殊”观念论证君主专制社会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程门四弟子之吕大临(京兆蓝田人)、
游酢(建州建阳人)
游酢则提倡为己之学,把主体的道德修养提到首位,主张在“治气养心行已接物”上用功夫。
吕大临受过张载“经世济实”之学的影响,师事二程后则向“涵泳义理”的方向发展。


西配殿的陆王殿,奉祀心学大师宋代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阳明。


据《程氏河南正宗谱系》记载,明景泰六年(1455),诏令两程墓祠以颜(颜渊)、孟(孟轲)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同时明代宗朱祁钰还亲自下诏祭祀二程,并令翰林院撰写御祭文。据有关史料记载,二程墓在明清两代迭经修复,其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有四次。

西配殿的陆王殿,奉祀心学大师宋代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阳明。

程庙第三进院落,中轴线最后一座大殿崇理殿。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 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 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

西御碑亭

来到程林,这里才是国保单位,是我们来这里的主要目的。

程颢、程颐出生于官宦世家,他们的堂伯程琳生前位居使相。程颢命运多舛,在他即将大展宏图之时英年早逝。此时宋哲宗年幼,高皇太后听政。为了让再三辞职不愿就职的程颐能够顺利出任哲宗皇帝的老师,朝廷下诏在程琳墓的西侧再赐给程家坟地120亩。这样,不仅二程兄弟,连他们的父亲程珦、叔叔程璠、程珫、程瑜也均葬在这个家族墓茔之中。

墓园坐北朝南,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占地50多亩,由山门、墓祠、神道和墓地几部分组成。

程氏家族墓地,墓碑都是近年新立。

墓地西北隅,成品字形排列3个墓冢,上为程珦墓,左为程颢墓,右为程颐墓,墓前有明清时期的重修碑4通。二程父亲程垧墓

宋儒程明道(程颢)先生墓

程氏家族墓地,墓碑都是近年新立。

墓地西北隅,成品字形排列3个墓冢,上为程珦墓,左为程颢墓,右为程颐墓,墓前有明清时期的重修碑4通。二程父亲程垧墓

宋儒程明道(程颢)先生墓
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嘉祐年间举进士后,任鄠县及上元县主簿、晋城令。有治绩,官至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宋儒程伊川(程颐)先生墓
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其中“洛学”的著作计有二程的《遗书》25卷,《外书》12卷,《文集》12卷,以及《易传》《经说》《粹言》等。

墓园内,还有不少保留下来的石像生。


在学风上,两程提出了“穷经以致用”的主张,突破了汉学不敢独立思考的墨守成规的治学方法,不失为一大进步。当然,在理学后来被定为属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后,就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开放,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其消极面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程林中,程伊川、程明道和程伯温三位宋儒的墓碑都是雍正年间立的,

后一篇:豫约金秋79·嵩县二程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