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2023-12-23 07:32:30)
标签:

后汉帝陵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鄂豫齐鲁
北邙,即邙山,古代王侯公卿所钟爱的埋骨地。唐代诗人王建的《北邙山》中曾写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沉佺期《邙山》中曾云"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民间也一直流传着"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谚语。我们来此就是要参观这里的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白鹤镇铁谢村。202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现在还未最后下定论。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长长的墓道感觉是新修的,这里需要买票,因为这是孟津的“八景”之一,即“汉陵晓烟”。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山门重建于1981年,仿白马寺山门而建,五间三门式,门额上“汉光武帝原陵”几个大字是孟津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王宗都老先生所题。山门红墙碧瓦、琉璃吻兽,显得古朴而典雅。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从陵冢到门阙修有神道,神道两侧原排列有石像、石马等石雕和整齐葱茏的柏树。如今,除去墓冢,便是郁郁葱葱、气象蔚然的柏树林。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神奇碑洞。甬道两侧的石碑为历代帝王遣使祭祀光武帝留下的祭文碑,此碑树于明朝弘治年间,碑上有一神奇碑洞,传说此处原来镶嵌了一个金蝉,被人盗走,留下此洞,现在如果我们把耳朵贴近洞口,便可清晰地听到黄河流水声。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镌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因为“中兴”二字寓意较好,也很符合我国人民的民俗取向,因此也不知道从何年何月开始就留下了这样的习俗,以碑为准,退后八步,然后紧闭双眼。单手或者双手向前平举,大步向前,如果能够摸到石碑中之“中兴”二字,既预示着自己今年事业有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如今,除去墓冢,便是郁郁葱葱、气象蔚然的柏树林。其中有28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光武帝刘秀(前6-后57),南阳郡蔡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他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开创了绵延二百年的东汉帝国。刘秀自身具有传奇色彩,他曾率领两万军队大败新莽四十余万军队,也曾坐镇洛阳四面出击,成功平定各地割据势力。此外,刘秀也是一位浪漫的君王,他学问很高,曾说“做官当如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这成为后世人的共同追求。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刘秀坟的柏树可称一奇,整座墓园,松柏苍翠,千年古柏拔地通天,苍翠蓊郁。其实,刘秀主张简葬,当时的葬仪和陪葬物品甚为简陋。当初并无巍殿崇榭,园内的千年古柏,也是在他去世500多年后的隋唐时期栽植的。这株像不像考拉上树?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在苦楝柏这棵柏树旁边又长出一颗小柏树,貌似父子俩,于是称为父子柏兄弟柏。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夫妻柏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银蛇缠柏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赤胆忠心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惊鹿探头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巨龙盘柏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猫头柏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封土高大宛如一座小山,为夯土圆丘状,高17米以上,周长487米。这个标准在河南所有已知陵墓中都是佼佼者,难怪大家一致认为这里就是光武帝原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坡顶五铢钱洞口,据说底下就是千年宝洞。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现在考古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这里的不合理处。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从陵顶西侧便道下山,就是光武祠,光武祠是1997年为纪念汉光武帝刘秀而新建的祠宇,一个新建的仿古建筑没有什么可观性,不过祠前那棵“治病救人奶奶柏”到是名声斐然,十里八乡但凡有病不治大多来此膜拜,祈求神灵庇护,治病救人。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光武帝殿前挺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古柏——奶奶柏,它被称为奶奶柏可能是因为三个原因:一是因为树龄长,是汉光武帝陵最粗、年龄最大的一棵柏树,,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树旁有柏奶奶庙和三方石碑,修有碑亭保护,其中的大宋碑最为有名。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庙碑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祠,1997年重建,不是原物,逛一下就走。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去洛阳的路上,顺道去看了汉安帝陵和汉明帝陵。孟津平乐镇一带,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墓,当地人称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这应该是几位东汉皇帝的陵墓。晋代诗人张载《七哀诗》中说:“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写的应该就是这几座墓。据史料记载,在邙山有着东汉的几位帝王的陵墓: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安帝陵。汉安帝恭陵在清代被洛阳知县龚松林考证为汉明帝显节陵。陈长安经过考证,认定所谓大汉冢为汉安帝恭陵。安帝,名刘祜(公元94-125年4月30日)。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汉明帝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寇店镇李家村西南。
东汉明帝刘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初封东海公,后立为太子,继皇帝位。在位期间尊奉建武制度,不封后宫之家。为维护边境安宁,多次遣兵出击匈奴,后设置西域都护。他崇好儒佛,在洛阳建立白马寺,传说有一天明帝梦见金光闪烁的一个人,有六丈高,头顶上都是日月的光环,胡神称他为佛。于是明帝派人向西域寻访,得到了经像。当时是由白马驮经而来,因此得名白马寺。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明帝陵

豫约金秋65·孟津汉光武帝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